鲍先志(1911.3.6—1988.12.30),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土城寨村鲍家湾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代主任、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八路军团政委、解放军军政委、济南军区副政委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一至四次反“围剿”、长征、夜袭阳明堡战斗、百团大战、太行山区反“扫荡”斗争、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军政委、地委书记、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副政委等职,为军区机关和部队建设、民兵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12月30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8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1年3月6日,鲍先志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西张店土城寨村鲍家湾一个贫农家庭。 1岁丧母,5岁丧父, 由叔祖父抚养长大。8岁时曾入私塾读书1年,因家贫辍学参加劳动。
1926年秋,参加村少年儿童队并任队长。
土地革命
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村团支部书记,后又任乡青年总队长、青年俱乐部主任、苏维埃青年团委书记,领导青年开展反霸斗争,开始了早期的革命活动。
1930年,当选村苏维埃主席,同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鄂豫皖红四军第十一师经理处粮秣员、班长、副排长,第十师二十八团二营四连文书、书记、团政治处秘书,师司令部秘书,师司令部书记,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司令部书记,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师三十一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代主任,红四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
1936年11月至1937年8月,任红四军卫生部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七六九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参加了夜袭阳明堡烧毁24架敌机的战斗,后转战山西平定、昔阳一带,参加创建太行山区抗日民主根据地。
1938年2月,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政治处副主任,同年8月任该团政治委员。
1940年8月,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日夜连续战斗,击溃板井大队,消灭了赤边大队,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在作战中他沉着勇敢,指挥果断,旅部授予他二等奖章。
1942年6月,任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政治委员,认真贯彻执行了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积极发展抗日武装,带领军民开展反扫荡斗争,为巩固和发展太行山区抗日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1943年10月至1944年10月,任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参加太行山区反“扫荡”斗争,巩固和发展太行山抗日根据地。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冀鲁豫的代表出席了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
1945年11月至1946年7月,任晋冀鲁豫区第六纵队政治部主任。认真总结了王克勤的带兵经验,组织部队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
1947年6月,任第六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在刘伯承、邓小平同志指挥下,与纵队其他领导一道,率部跋山涉水,日夜兼程,突破黄河防线,一战定陶,二战六营集,三战羊山集,连战连捷。尔后跨过黄泛区,强渡汝河、淮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国民党心脏地区,为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拉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7年9月,任鄂豫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鄂东工委书记,积极扩展解放区,建设地方政权。
1948年7月,任皖西军区副司令员,在坚持大别山地区游击战争中,他不畏环境险恶,斗争残酷,带领部队灵活作战,打破国民党的封锁,巩固扩大了解放区。
1949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政治委员,坚决执行中央军委和刘、邓首长关于渡江作战的指示,指挥部队由安庆一举突破长江天险,全歼国民党一七四师及九十六军一部,为渡江战役的胜利 ,推翻蒋家王朝,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接着他带领部队乘胜追击,连功克衢州、丽水、金华等十余座县城,歼国民党军五、六万人,解放了浙南全境。
建国以后
1949年10月至1950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十一军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后又进军西南,参加了歼灭宋浠廉、罗广文两个兵团的战斗。此后,进攻重庆、逼近成都,参加成都战役,与兄弟部队一道,聚歼胡宗南部30余万人。成都解放后,进入川东,兼任万县地委书记,帮助建立政权,肃清残敌匪特,为川东地区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49年12月至1951年3月,兼任中共四川万县地委书记、川东区委委员。
1950年1月至1951年2月,任万县军分区党委书记,万县地委妇女工作委员会书记、保卫委员会书记。
1950年2月至1951年2月,任万县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万县市委书记。
1950年9月至1951年2月,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部政治委员。
1951年3月至1952年11月,任第十一军政治委员、军党委书记。
1952年11月至1954年2月,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干部管理部军法处处长。
1953年1月至1954年2月,任山东军区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954年2月至1955年3月,任华东军区政治部第二副主任。
1955年3月至1956年10月,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1955年11月至1960年2月,任中共南京军区监察委员会副书记。
1956年5月至1960年2月,任中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委员会常务委员。
1956年10月至1963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
1960年2月至1963年7月,任政治部党委书记。
1960年7月至1969年4月,任中共南京军区监察委员会书记。
1963年3月至1969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党委常委。
1969年12月至1975年8月,任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大军区正职待遇)。
1970年7月至1975年8月,任济南军区党委常委。
1978年3月至1983年6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88年12月30日,鲍先志逝世于南京,享年78岁。骨灰安放于麻城市革命公墓。
(1)土地革命时期,鲍先志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一至四次反“围剿”作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三过草地,环境恶劣,带领部队多次突破敌人围追堵截,参加大小战斗数十次。
(2)抗日战争初期,1937年10月19日夜,鲍先志率部参加了夜袭阳明堡烧毁24架日军飞机的战斗。
1940年8月,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政委,鲍先志率部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日夜连续战斗,击溃板井大队,消灭了赤边大队,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在作战中他沉着勇敢,指挥果断,旅部授予他二等奖章。
(3)解放战争开始时期,鲍先志任太行三纵队八旅政治委员,参加了平汉战役。1949年3月,鲍先志任二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政委,指挥部队由安庆一举突破长江天险,全歼国民党一七四师及九十六军一部,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接着他带领部队乘胜追击,连功克衢州、丽水、金华等十余座县城,歼敌五、六万人,解放了浙南全境。后又进军西南,参加了歼灭宋浠廉、罗广文两个兵团的战斗。此后,进攻重庆、逼近成都,参加成都战役,与兄弟部队一道,聚歼胡宗南部30余万人。成都解放后,进入川东,兼任万县地委书记,帮助建立政权,肃清残敌匪特,为川东地区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4)建国以后,鲍先志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为军区机关和部队建设、民兵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3年3月至1969年12月,他在检查、指导民兵工作中发现,县(市)人民武装干部,多数由于离开部队时间较长,对部队工作已经有些生疏;部分由地方工作改行的人武干部,更是缺乏部队实际工作的锻炼。于是经他提议,南京军区党委于9月6日作出《关于县(市)人民武装干部到部队见学的决定》,决定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人民武装干部到部队见习,每年一至两批,每批半年。这项工作,有效地提高了人武干部的军政素质,推动了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发展。
鲍先志把民兵工作概括为六个字:带、插、抓,下、少、小。“带”就是通过地方的中心工作来带动民兵工作;“插”就是逢会、逢事插一点;“抓”就是靠自己的力量亲自抓;“下”就是多下去;“少”就是少而精抓要害;“小”就是小型训练、小型活动。工作中,他要求人武系统要尊重服从地方党委领导,多做深、细、实、活的工作。
1964年4月,鲍先志用近20天的时间,对浙东沿海地区民兵对敌斗争工作进行深入调研,于6月2日根据考察情况向南京军区党委写出《关于浙东沿海民兵对敌斗争工作情况报告》。4日,南京军区党委将《报告》批转全区,要求各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严己助人
鲍先志对家属子女要求非常严格,他常常教育子女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子女结婚,鲍先志只给100元钱。组织上给他配的专车,家人谁也不准用。但鲍先志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却总是关怀备至。在得知家中的炊事员得了肝炎后,鲍先志亲自与其谈心、联系医疗单位,并拿出500元贴补医用,这在当时不是一个笔小数目。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将小伙子送上火车,嘱咐他安心治疗。
立身准则
鲍先志经常给子女讲,做人要像"苦瓜"一样,苦瓜无论和什么菜一起炒,只有苦瓜苦,而其它菜不但不苦反而更香。其子女都把"苦瓜"精神作为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并且讲给儿孙,使之成为鲍家的"传世家训"。
包容人过
鲍先志家的院子里有个很大的果园,果子成熟的时候,因为听说有人偷果子,林晖和表姊妹便学着儿童团的样子,扛着大人做的木质红缨枪,"看守"果园。后来果然"抓到"好几个翻墙过来摘桃子的小孩。他们很兴奋地报告鲍先志,但"处理结果"却是鲍先志送了一大堆水果给那些小孩。林晖和表姊妹为此沮丧了好几天,一点成就感都没有,"站岗"的热情也就慢慢消失了。直到长大后林晖才意识到,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外公不知有多心疼那些小孩呢!鲍先志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告诉其后辈怎样宽容别人,包容别人,同情别人,而要把"苦",把委屈和损失留给自已。
夫人:韩志新,1919年8月19日出生于河北黄骅县羊二镇孟二庄村,1938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与鲍先志在延安结婚。曾任江苏省农林厅干部处处长,山东省出版总局政治处处长。1981年5月离职休养。
长子:鲍声苏,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原型。 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和还乡团将鲍声苏贩卖给了恶霸地主,受尽折磨。
次子:鲍冬冬
三子:鲍宁宁
长女:鲍棵棵
次女:鲍星星
三女:鲍燕燕
孙子:鲍成成
鲍先志亲属成员图册
论文:《改进机关工作》
图书:《百万雄师下江南》
鲍先志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荆楚网:鲍先志是军队政治工作领导者的杰出代表,被前苏联顾问誉为"中国军队政治工作的专家"。
纪念鲍先志诞辰一百周年,江苏省军区原政委彭勃亲笔书写一副对联:“爱国忠魂千秋颂,革命功德万古扬。”其中的“爱国忠魂”、“革命功勋”是对鲍先志最概括、最集中也是最客观的评价之一。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受江苏省委和罗志军书记委托,代表江苏省委、南京市委和罗志军书记发表讲话:“鲍老将军身上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革命战士的革命精神、崇高品格,始终如一;为祖国、为民族、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伟大精神将永载史册。鲍老将军和他的战友们长期以来为江苏的和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新的时代伟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继承了过去革命的传统,也建立的新的功勋。”这是对鲍先志恰如其分的评价。
经中央军委审定的《鲍先志同志生平》指出:鲍先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在六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鲍先志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刻苦学习,积极工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投身革命后,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屡建战功;他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对革命事业赤胆忠诚;他思想敏锐,勇于创新,具有丰富的整治工作经验和出色的组织指挥才能;他事业心强,工作积极,认真负责,扎实细致,完成任务坚决;他有坚强的党性和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顾全大局,富有远见,模范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作风民主,团结同志,联系群众,平易近人,为人正派,办事公道,思想品德高尚;他严亚以律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大公无私,对家属子女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人民日报评:鲍先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他认真执行党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积极发展抗日武装,为巩固和发展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英勇善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病重期间,他仍然关心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保持革命的晚节。(1989年1月15日《人民日报》)
画传:《百年先志》
活动:
2011年2月26日,纪念鲍先志将军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座谈会在南京军区直属高楼门饭店钟山厅举行。
题字:
南京军区原政委雷鸣球上将为鲍先志将军百年题词
原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为鲍先志将军百年诞辰题词
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为鲍先志将军诞辰一百周年题词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为鲍先志将军百年诞辰题词
文章:
《特稿:一样纪念两样情——参加纪念鲍先志将军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座谈会感怀(组图)》(作者:洪根荣)
《戎马一生 功勋卓著——纪念六纵第一任政治部主任鲍先志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73061部队(12军)政治部】
《继承先辈光辉事业建设万州美好未来——纪念中共万县地委第一任书记鲍先志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作者: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
《功业泣山河风范照后人——纪念八旅第一任政委鲍先志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作者:某集团军步兵第四十八旅)
《丰碑载史册 伟业励后人——纪念第二野战军11军政委鲍先志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作者:山东陆军预备役第七十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