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军视人物

新华社南京6月11日电(记者邱冰清)地处江苏北部、淮河下游的涟水,有2100多年建县历史。作为革命老区、红色热土的涟水,从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到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先后有3286名涟水儿女为抗击侵略、解放涟水、人民安康付出了宝贵生命。薛剑强就是其中一位。

薛剑强,原名薛桂珊,1922年出生于涟水县方渡乡三湾村。1937年秋,薛剑强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石湖乡师。时值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师生群情激愤。薛剑强在校刊上发表《我是中国人,应献身这祖国的事业》,抒发以身许国的壮志,并决定改名“剑强”,意为仗剑疆场,御侮图强。

1938年春,因抗战局势紧张,省立石湖乡师解散,薛剑强拒绝了同学相约去国民党大后方西安的邀请,决意在家乡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薛剑强在周竹如等共产党员的影响下参加涟水县游击大队,并于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新四军淮海军分区(第3师10旅兼)第4支队成立,薛剑强任10团1连指导员。1944年4月高杨战役中,薛剑强率部阻击前往新安镇援助的日军,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他带头端枪与敌人进行肉搏战,为高沟战斗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45年初,薛剑强调到10旅政治部工作,同年9月参加了解放淮阴的战斗。此后,薛剑强随部队进军东北,先后参加了四平保卫战、长春阻击战等战役。在靠山屯战斗中,他腿部中弹,仍坚持在前线,直到战斗取得最后胜利。1948年春,薛剑强伤愈后重返前线,被任命为5师14团团长。

1948年9月,14团攻打义县的炮声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战后,薛剑强被授予“勇敢勋章”。1949年1月的平津战役中,薛剑强带领部队率先从和平门突入城中。平津战役胜利后,薛剑强挥戈南下,从湖南打到广西。

1950年夏,已升任116师参谋长的薛剑强,率部队由河南移驻辽宁海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薛剑强率部参加了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

1951年1月,347团1营向釜谷里进攻。激烈的战斗中,薛剑强始终坚持在一线指挥。1951年1月3日下午,薛剑强冒着敌人的炮火到阵地前沿察看敌情,准备在黄昏时组织部队出击。正当他在一棵树下举镜观察敌情时,敌人的炮弹爆炸了,一块弹片击中了他的太阳穴。年仅29岁的薛剑强倒下了。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了纪念烈士的功勋,特将釜谷里山改名为剑强岭。

“‘活和死去的人固然是两样。谁都不愿死,谁都希望活。然而荣誉却有时推翻了这个规律。荣誉使人勇于和死(神)接近,勇于从荣誉这个字眼上死去,而以她来安慰所受到的痛苦。’这是薛剑强在朝鲜战地日记中的话。”涟水县党史委主任王继华说,薛剑强是一个有着崇高理想、身经百战的指挥员,他所说的荣誉,是个人的追求与理想,更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军队的赤诚。

王继华说,薛剑强用不怕牺牲的精神诠释了“英雄”二字。“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英雄是民族的火炬、精神的坐标,要让烈士的家国情怀成为当代青年的追求,汇聚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