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专题

    致敬, 那遥远的坚守

    ■解放军报记者  陈小菁

    南部战区海军某部官兵巡逻岛礁。 张国雄摄

    时光的镜头,总是定格在一些特殊的日子。

    八一建军节前夕,在祖国漫长的边海防线上,边防军人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土地,以坚守的姿态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

    向北——中蒙边境,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清河口边防连,来自河南南阳的指导员杨炳榉和战友戍守着上百公里的防区。

    清河口,并没有河,位于巴丹吉林沙漠深处,有的只是寸草不生的黑山头、茫茫无际的戈壁滩。多年前,年轻的战士张良在巡逻途中把仅剩的半壶水让给了中暑的战友,自己却倒在了大漠之中……

    “军人戍守边关,使命重如泰山,须臾不可懈怠。”杨炳榉2014年入伍,一路在边防当兵考学提干,军校毕业后又回到清河口。无论节日还是平时,守边就是守家,他和战友一同喝苦水、斗风沙,坚守不凡青春。

    向南——西沙中建岛,南部战区海军某部守备营,来自福建连江的二级军士长邱华结束了一天的值班任务。守岛24年,他说自己早已“和海岛融为一体”,习惯了酷晒的烈日、紧张的值班,习惯了坚守中的思念。

    每到“八一”,梦想不会缺席。邱华和分队战士登上哨楼,打开摆放在楼顶的一枚枚漂流瓶,把对未来自己想说的话,写在一张纸条上,放进瓶子中。他说,有一天他会离开岛礁,但他把“梦”种在了驻守的地方。

    西南向西——西藏拉则拉哨所,海拔3160米的升旗仪式简朴而庄重。今年“八一”前夕,哨所升起了一面哨长李新治从山下连队背运物资时带上来的新国旗。

    “在拉则拉哨所,每一面国旗都被官兵视若珍宝。”李新治说,换下来的国旗,都被珍藏在荣誉室,见证着一茬茬哨所官兵的深情凝望,也在提醒我们:祖国在心中,人民在身后,使命在肩头。

    西北向北——帕米尔高原,某边防连驻地,二级上士张发林摊开信纸,给儿子王永珺写信。每年“八一”前夕,给出生在8月1日这天的儿子写信,是他这个兵爸爸引以为傲的事。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张发林说,希望珺珺永远记住,你的血脉里有边防军人的基因,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叫苦叫累……

    东南向东——东海某岛,东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站长邵林林用相机拍下“八一”前夕海岛上空的星海。“这,就是我们的守望。”他说,无数守望连成片,那是雷达兵心头永远的璀璨。

    这一天,祖国的边防线上,坚守是军人的选择。

    这一天,摊开中国地图,边防线上的一个个哨点,被军人用双脚踏成一条条巡逻线,脚印记录着青春的印记,也勾勒出祖国大好山河的图景。

    这里,他们挥洒汗水,播种梦想。这里,他们用青春书写光阴的故事。这里是祖国的边防,是这群军人愿意付出一切、终将铭记一生的地方。

    这一天,这里……属于军人的节日,让我们致敬,那遥远的坚守。


    八一建军节前夕——

    二甫边防连的平凡一天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曾浩云  陈星星

    帕米尔高原某边防连举行升旗仪式。

    夏天,熹微晨光穿透云海,洒在二甫山头的营房上。雨季,这是南部战区陆军某旅二甫边防连难得的一个晴天。

    一级上士闫天祥起了个大早。军容镜前,他细心地整理领花。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在今天的连队升旗仪式上,他将担任旗手。

    拿出精心叠好的国旗,轻抖展开,闫天祥布满老茧的双手,将国旗的皱褶缓缓抚平。起床号音响起,战友们穿戴严整,排列整齐。

    “敬礼!”伴着庄严的国歌声,官兵神情肃穆,仰望着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光影斑斓交替之间,开启了官兵平凡的一天。

    早晨7点:出发巡逻

    圆规之所以能画圆,是因为“心”不变

    “准备出发!”指导员王琰皓带队上车。这条通往界碑的路,途经一片原始森林,山高坡陡,道路泥泞,官兵途中要跨过2条激流,穿过10多道山岭。

    在这里,奉献不是豪言壮语,而是官兵生活的真实写照;险象环生不是偶有发之,而是官兵的坚守常态。对于这里的“路远水长”,曾有民谚形容道:“边关云雾绕,二甫路迢迢,远闻鸡狗叫,半天走不到,有路不通车,日报变月报。”

    巡逻车一路颠簸到哀牢山下,界碑伫立在数重山后最高的山巅上。下车,清点人数和装备、物资,接下来的路只能用双脚丈量。

    雨季的边陲,哨点有时会变为“孤岛”。

    2018年夏天,暴雨袭击二甫,80公里的距离塌方30余处,道路断了、电源断了、信号断了。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连队驻地一片汪洋。

    洪水退去,军地携手疏通道路,连队官兵从里往外挖,地方人员从外向里推进。一周后,连队储存的菜肉消耗殆尽,官兵只好到后山挖竹笋、野菜;再后来,有几位勇敢的村寨群众徒步翻越山岭给他们背来鲜菜……

    经历过生与死,感动会铭记一生。道路疏通那天,大家紧紧拥抱在一起欢呼,每个人脸上挂着笑,眼里闪着泪光。

    越往里走,湍急的水流声越发清晰。小黑江位于二甫山的坡底,这个夏天,原本10米宽的河道在汇集了二甫和哀牢两山的暗流后,已增宽至20多米。

    “我会游泳,我在前面!”多年前,战士陈常波在跳入小黑江前,留下的这句话,至今回荡官兵耳边。

    那次连队执行紧急任务过江,水流湍急,陈常波在前方带队。一个浪头打来,身后的战友被冲倒,他急忙回身抢救战友,战友被推了上来,他却被激流卷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如今每次巡逻渡江,官兵们都会脱帽向江水默哀,怀念牺牲的战友。那年,陈常波的父母来到儿子的部队,哭倒在江水边,他们说,儿子已经化作了祖国的山河。

    涉过激流,官兵们围坐在河对岸的草地上歇息,然而这条路,还没有走完。界碑就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这群山之中,等着他们去守卫。

    过了一山又一山,终于望到了界碑的身影,列兵陈文龙激动地快步走在了最前面。“界碑屹立,虽不足一人之高,可在战士们心中却巍峨无比。”那天,山顶风声呼啸,这名来自“军旗升起的地方”的江西南昌籍战士,郑重为界碑描上一抹国旗军旗的红色。

    战士杨天宝从连队考学出去,军校毕业又回到二甫成为一名排长,再次带队走上巡逻路,他特别满足:“圆规之所以能画圆,是因为‘心’不变,我又一次回到了我的老部队,就像回到了家一样。”

    界碑,不仅是祖国领土的象征,更是边防军人心中信念的坐标。

    晚饭后营门口的台阶上,二甫边防连老兵闫天祥(左一)和战士们聊天。

    上午11点:物资车来了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可平山海跌宕

    晌午,车还在山腰,发动机的轰鸣声和喇叭声,已传到官兵耳畔。

    每周一次,连队送物资的车来了。

    “罗班长寄的快递来了……”司务长陈俊锋喊了一声,战士们闻讯纷纷围了上来。

    “班长给咱寄了啥?”上等兵林师勇迫不及待,三下五除二将箱子打开,一封信、几块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腊肉映入眼帘。

    林师勇拆开信封,一字一句读着:“快到建军节了,我在家里做了腊肉,寄去给大家尝尝。我已退伍回到湘西老家,想念咱的连队,战友们,请带着我的热爱继续戍边守防。”

    “落款:退役老兵罗军”的话音落下,战友们一阵沉默……

    深知连队偏远,为了将这份心意赶在“八一”前夕送到连队,罗军特地提前一周将包裹寄出。

    与冷月相伴,与孤寂为伍,18岁来到二甫的罗军,一待就是16年。他并不是没有机会离开,2013年罗军参加上级集训,结束后,教导队想要留下他任教员,他却坚决要求回到边防一线:“二甫虽远,可我早就习惯了坚守的日子。”

    林师勇是罗军带的兵,看着信纸上罗班长熟悉的笔迹,他的思绪飞回到几年前。那个冬天,林师勇和新战友一起下连到二甫。

    汽车行驶在公路上,窗外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群山,望着望着,林师勇的目光渐渐黯淡下来。前来接兵的罗军看在眼里,暗暗为他鼓劲儿:“在二甫能待下来,以后在任何地方都能待得住。”

    当晚连队下起蒙蒙细雨,罗军把林师勇带进宿舍,帮他铺好床铺,还给他打来一壶热水,怕这个“北方娃”不习惯南方潮湿的雨夜,罗军还把自己的一条褥子给他铺在床上……

    林师勇忘不了那个夜晚,躺在床上,一股来自班长、来自战友的“暖流”是怎样蔓延了他的全身,为他驱赶了孤寒。

    当兵前,林师勇是一所大学美术专业的学生。为了让他卸下包袱,罗军主动向连长请示,让林师勇发挥特长,担任连队的“业余小画家”。

    “我能画点啥?”看着林师勇一脸不自信的样子,连队主官笑了。他们知道边防并不缺少美,却缺少“发现美、记录美”的眼睛。

    一个月过去了,林师勇渐渐找到了“灵感”——在他的水粉画里,有如火样燃烧的云海,有如雕塑般沉默的群山,还有勇敢迎击风雨的榕树……在他的画里,战士朝气蓬勃,山河缤纷斑斓。

    一次,上级到连队视察,林师勇的画被放在学习室里展示。一位领导笑着问:“小伙子,你最喜欢画什么?”

    “报告首长,我喜欢画阳光,不同的光谱折射不同的颜色,每个战友都是光谱中的一种颜色。”

    林师勇的心,慢慢被二甫战友的笑容填满,这些笑容展现在他的画作中,每一个笑容都是那样的饱满。“把这份热爱刻在骨子里,承载梦想、放飞希望,才有这些阳光而丰富的笑容。”他说。

    会画画的林师勇,渐渐在旅队出名了。他的画,经常被旅领导当作“礼物”赠送兄弟单位。而他也努力把云海、山峰、界碑和战友们伫立的身姿,融注在作品中。

    热爱,是蜿蜒崎岖的巡逻路,是涉险而过的小黑江,是跋山涉水时的目之所及,是巡逻归来时的心之所向……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唯有热爱,可平山海跌宕。守护南陲边防线,如山林热爱风雨,如繁星热爱苍穹——在进退走留的抉择面前,义务兵服役期满,林师勇递交了留队意愿书。

    接到老班长罗军的快递,林师勇通过微信给他发去了自己最近几幅描绘连队官兵生活的画作,并附上一句话:“班长请放心,你的坚守,由我来替你传承。”

    北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迎接朝阳。

    二级上士张发林给儿子写信。

    下午6点30分:想家的时候

    当好光荣的护旗手,迈好我的“正步人生”

    吃过晚饭,营门口的火烧云、山腰上的盘山路、山脚下的二甫村,总让官兵津津乐道。那天,老兵闫天祥给战友们讲起二甫“边塞孤岛”的故事。

    原本的二甫山头,住着不少山寨群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交通的改善,老百姓开始向山下迁居,山上只剩下二甫连队和守山的战士们。

    “山高林密悬崖陡,江河峡谷万丈渊。一山气候有四季,方圆十里不同天。山路蜿蜒十八弯,突然碰头面对面。雨季绵长七个月,泥石流险似滚天。雷公打牛常有事,蛇虫相伴成自然……”闫天祥说,这是二甫的真实写照。

    “拖的”——连队荣誉室,一台老式破旧手扶拖拉机,就是二甫历史的见证者。

    “手扶拖拉机是当年二甫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闫天祥第一次来到二甫,就被来了一个“下马威”。从县里到二甫,柏油路变成石子路,石子路又变成泥巴路,交通工具从大巴变成货车,货车又变成拖拉机,战士们笑称“拖的”。

    入夜,熄灯号响起,岗哨处的白炽灯成了山里唯一的光亮。此时,列兵董建军正在执勤。尽管此时是一年当中温度最高的季节,尽管戴着厚重头盔和装具,但是深山里的夜风还是把他吹得“透心凉”。

    他叫“建军”,出生在8月1日。再过几天,即将迎来建军节,也将迎来这位列兵在二甫的第一个生日。董建军想起以往生日和家人欢聚一堂的场面,眼底渐渐升起迷蒙雾气……

    雨像卡准了时间,刚过零点便飘落下来,董建军不禁打起了寒颤。

    “边关的风像刀子,再冷也要坚持住。”身后传来班长闫天祥的声音。说话间,闫天祥朝董建军靠近,为他披上了雨衣,理了理头盔,接着向他指了指远处的一片桔树林。

    “这不是普通的桔树,这是‘蜜月桔’。”看着董建军茫然的表情,闫天祥为他讲述了这片“蜜月桔”的故事。

    那年,连队副指导员回家结婚,为了赶上二甫的植树节气,蜜月还没过完,他就背着一大捆家乡的桔树苗赶回了连队。他对新婚妻子许诺,等到“桔子红了”的时候,便接她来连队探亲。

    盼望着桔树开花,眼瞧着桔树结果,就在红彤彤、黄灿灿的桔子挂满枝头的那一天,这位副指导员却在一次任务中光荣牺牲。妻子赶来时,她朝思暮想的人儿,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风过桔树林,树叶沙沙作响。良久,董建军开口:“班长,我有一个心愿——建军节那天,能不能让我当护旗手。”闫天祥点头,董建军不再说话,只是身体站得愈发笔直,手腕一转,将枪上的雨滴尽数抖落。

    董建军下哨已经夜深,伴着床头响起细微的声音,小手电的光亮照亮了他被窝里的日记本。

    “当好光荣的护旗手,迈好我的‘正步人生’;只要祖国需要,我愿守在边防一辈子。”日记本上,董建军郑重写道。这是一位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深情诉说,也是他的青春誓言。

    (本文图片由姬文志、刘汉宝、张  钦摄)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