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专题

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习主席深刻指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南。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领悟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根本动力的重大意义,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新篇章。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回望历史,我国发展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关键靠的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证。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兴办经济特区,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通过改革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改革,推动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改革的本质是组织和制度创新,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始终扭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通过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物质基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离不开经济支撑。放眼全球,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等;聚焦国内,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动力源地区经济实现较快增长,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蹄疾步稳……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新征程上,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以更强大实力和足够底气应对前进道路上的一系列风险挑战和艰难险阻。

为中国式现代化汇聚精神力量。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4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风雨征程中筚路蓝缕、披荆斩棘,铸就了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伟大改革开放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既与中华文化中革故鼎新的精神气质一脉相承,又与当下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新征程上,必须利用好伟大改革开放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汇聚起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全面深化改革是适应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总开关”。习主席深刻指出,“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更好相适应。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变化,使之与生产力发展更好相适应并促进其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重塑生产力基本要素,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演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更好相适应,就要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着力打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扫清障碍。

推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15个部分中,有6个部分直接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此外,在政治、文化、社会等其他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在政治上层建筑方面,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在观念上层建筑方面,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系列改革举措协同发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一层次改革难以奏效,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统筹好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各领域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营造既安定和谐又充满活力的建设发展环境。

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在清障除弊中化解风险,在除旧布新中破解难题,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包括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等。必须发挥好以改革促发展的关键作用,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要明晰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辨清老问题“新变种”,发掘新问题“老病根”,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搞清楚问题背后的症结和根源,使改革思路更加明晰。要突出重点,以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为牵引,带动各项改革相应推进,形成强大改革合力,促进其他领域深层次矛盾的渐次化解,释放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解决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的“大事小情”都要“小题大做”。习主席强调:“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必须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关系,不断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理体系,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隐患,巩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同时,针对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力度不足等问题,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发展内生动力,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针对民生领域痛点难点问题,要坚持以改革促民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群众纾困解难。

解决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还面临各种矛盾和问题。比如,教育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仍面临一些体制机制障碍。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人心凝聚,阻碍改革进程。要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人民立场、人民视角出发把握和处理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哪里有悖公平正义、哪里就下大气力改革,哪个领域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就是改革重点。着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执笔:宋艳丽)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