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电波生生不息
■阿 昕
音乐短剧《永远的电波》剧照。程子旭摄
革命年代有这样一个英雄群体,他们隐姓埋名穿行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凭借过人的胆识与卓绝的智慧战斗在敌人的心脏中枢,为革命事业贡献了隐秘而重要的力量。在众多反映隐蔽战线斗争的文艺作品中,由八一电影制片厂1958年出品的、以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李白为原型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影片艺术地再现了隐蔽战线战士默默无闻又辉煌炽烈的人生,讴歌了革命者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定信仰、迎难而上、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成为一代又一代观众心中难以磨灭的银幕记忆。
李白是我党我军早期的一名无线电工作者,是通信兵历史上成千上万革命英雄的代表。近日,某信息通信基地官兵以耳熟能详的李白事迹为蓝本,自编自导自演了音乐短剧《永远的电波》。该剧从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经典画面——李白被捕前发送给延安的最后一条电文“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切入,瞬间唤醒了观众的银幕记忆。音乐剧创作者淡化了人们熟知的故事脉络,而是着重强化李白执着追求信仰、无畏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将情节提炼概括,构建起时空对话的叙述方式,将延安时期身着八路军军装、意气风发的李白,上海解放前夕伪装身份执行任务、成熟老练的李白和即将赴刑场、衣衫褴褛的李白三个人生阶段置于同一语境,让人物在情感表达中串联起故事脉络。
伴随无线电发报声和抒情的旋律,李白深情诉说从“第一次触摸电键”到“最后一次抚摸电键”,任凭“疾风”“骤雨”而不变的忠诚信仰。当音乐气势逐渐增强,节拍更加有力,律动更加铿锵,严峻的革命形势和李白紧张的工作画面由此展开。此时,战斗在隐蔽战线的革命者出现。他们和李白一道与“一路杀戮一路血滴,一路遮挡黎明”的反动派作着殊死斗争。革命者被围困于铁栅、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仍然凭借“钢铁一般的赤诚”和“向死而生的决心”为革命振臂高呼。
创作者在短小的剧目中把握住了李白夫妇这对革命伉俪的温情一面,将革命烈士崇高纯洁的信仰和温暖细腻的人之常情统一,用歌声展现李白夫妇的平凡与伟大。当气势澎湃的音乐归于舒缓宁静,被捕的李白与妻子何兰芬隔空相望。他们的爱情没有甜言蜜语,有的是何兰芬悲痛却克制的“我听见了你来不及说出口的轻声细语”,有的是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甘愿为家国大义牺牲的坚决。
李白最终用自己的牺牲,保护了隐蔽战线上其他战友脱离牢笼、重获自由。革命者通过合唱“深情呼唤”李白,同时他们也成为千千万万个“李白”,在革命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当革命在电波传递的信息助力下取得胜利,革命者发出让“红色电波永远激荡在长空大地”的誓言。正如革命先辈所望,通信兵历史上相继涌现出于树昌、牛保才、刘云阁、王继光、朱小华等英雄,把通信兵的忠诚信仰接续传递,生生不息。
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调动官兵积极编创军事文艺作品,使其具有丰富的思想承载和生动的文艺形式,有利于发扬红色文化对官兵的信仰培塑、思想引领和基因赓续作用。军事文艺作品只有体现其独特价值、彰显其独特魅力,才能实现其为战斗力服务的使命。音乐短剧《永远的电波》,让当代通信兵与历史上的英雄建立思想的对话和碰撞。官兵对这一题材满怀自豪感和归属感,在创演中自觉汲取红色文化知识,感受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启迪,更加意识到“传达党的号令、最听党的话”是通信兵立身固本的使命。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通信兵忠诚可靠的血脉基因始终没有变。
将经典电影改编为音乐短剧,进行“以故为新”的创造性转化,能够使红色经典以跨媒介的方式实现更为广泛的传播。近年来,在文化媒介繁荣发展的背景下,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不断“跨界”,由它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歌剧、舞剧、话剧,以及基于舞剧制作的舞台电影相继面世,让李白及其英雄事迹不断焕发出新的光辉。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再现经典,让这些作品中凝铸的炽热革命理想和勇于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在时间的涤荡中愈加鲜活、愈发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