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新年伊始,喀喇昆仑高原云朵低垂。一辆越野车沿着219国道向神仙湾边防连驶去。车上坐着一位特殊的访客——神仙湾老兵姚彦芳的女儿姚侃。
老兵已是耄耋之年,女儿也已年过半百。“趁着现在身体还扛得住,这次我要化身父亲的眼睛,为他来一次海拔5380米的‘高原直播’。”透过车窗,长久地眺望着远方的雪山,儿时父亲描述过的风景,此刻在姚侃脑海中如电影画面般闪过。
65年前,姚彦芳来到喀喇昆仑高原,成为驻守神仙湾哨所的一名边防军人。从那天起,姚彦芳的青春便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直到26年后离开哨所,这里的风景一直珍藏在他心底。
在女儿姚侃看来,这是一次“归来”的旅程。从小到大,神仙湾都是一个“目的地”。神仙湾广博的天空,乐观的士兵,巍峨的雪山,以及军人面对艰苦生活时的坦然与坚定……这里的一切,早已是她精神的源泉。那天,当姚侃抵达哨所,见到神仙湾边防连现任连长和指导员,她激动地说:“谢谢你们,我带着父亲的嘱托回家了。”
“太阳是金冠,月亮是银冠,神仙湾里守着乐观的兵……”在姚侃的记忆中,她听过最动听的故事,都是父亲给她讲的。成长道路上,无论她走到哪里,身处何种环境,遇见怎样的人,那些守哨的故事始终是滋养她心灵的汩汩清泉。
走下汽车,与连队战友一一握手、互相问候,姚侃拨通了父亲姚彦芳的视频电话。随着镜头的推移,视频电话那头的耄耋老兵,不禁泪眼模糊,激动得说不出话。
离开神仙湾已近40年,老兵心有千言万语。40年时光荏苒,昔日哨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光不居,时代的浪花不断翻涌向前,个人梦想融入时代梦想,在这万山之山,有一种信念不曾改变,那就是军人的坚守。
这一刻,透过手机镜头,望着一个个稚嫩又坚毅的面孔,老兵欣慰而骄傲,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那个自己,仿佛回到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有些东西,在这群山之上亘古不变。那是传承,是责任,是精神,是屹立于这片高原的精神之山。
老兵不老,精神永恒。春节临近,又到了思乡的季节。本期话题,让我们跟随老兵的女儿“回家”,走进神仙湾边防连,追忆老兵的似水年华和激情岁月,感悟当代边防军人的家国情怀。
又见神仙湾:跨越65年的“重逢”
■解放军报记者 李由之 通讯员 郭 帅 黄路飞
在姚侃的记忆中,有一首歌,父亲姚彦芳经常唱给年幼的她听:“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乘车前往哨所的路上,驾驶员也是一位守防时间超过20年的老兵,两人从这首老歌聊开去,共同走进一段峥嵘岁月。
上世纪50年代,一支部队受命成立先遣队,赴神仙湾建卡驻防。路途遥远艰险,他们对比地图寻路,在密集的等高线上,坚定地标出一个前行的方向。
老兵记忆中的神仙湾
那个时代,高原上没有奔跑的汽车,有的只是艰难的跋涉。
先遣队员骑着几峰骆驼,穿越荒芜的桑株古道。在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苏盖提达坂时,他们克服身体极限,沿着一条直通云端的小道向前。
姚彦芳就是先遣队中的一员。这条登山路,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素来以险著称。沿途坡陡雪深、碎石嶙峋,他们牵着骆驼,贴着半米宽的崖壁行走。
骆驼是忠诚“战友”,除了运输人力,还驮载着建哨所需的辎重。一次攀登冰川,一匹名为“铁蹄”的骆驼突然前蹄打滑,沿着陡坡滚落数十米的山崖。
顾不上收拾散落的物资,官兵呼喊着“铁蹄”的名字,跑下山去。但“铁蹄”的腿摔断了,已无法赶路,官兵只得将“铁蹄”留在原地,给它盖上一件军大衣。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付出并不少见。”姚侃至今记得,父亲在讲述这段历史时,眼中闪动的泪花。
一路舟车劳顿,队员在宿营地搭起帐篷。气温滴水成冰,帐篷透风,夜里他们将被子叠在一起,在地上铺上喂骆驼的草料,靠在一起和衣而睡。
经过艰难跋涉,队员抵达神仙湾。那时,哨所没有固定营房,官兵们住在用木板搭建的“宿舍”。夜色掩护下的高原,静谧而神秘,姚彦芳第一个走上观察点执勤,与他并肩战斗的是一位19岁的战士。
“在这么黑的地方站岗,怕不?”姚彦芳问。
“不怕,怕就不来当兵,不上高原!”那位战士抬头,望着璀璨的银河,脸上的表情坚定。
许多年后,姚侃考上大学,即将离开家,姚彦芳就把这一幕讲给她听,“都是十八九岁的年纪,以后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记得,你是军人的孩子,要把军人的坚韧传承下去。”
没有电台、报纸,书信几个月才能送达……守哨的孤独感,在当时的环境里更为明显。上山之前,姚彦芳特意带了一台收音机,本想在执勤之余打发时间,但雪山阻隔了信号,旋开开关,收音机只能发出“嗡嗡”声。
姚侃说,父亲至今还能流利地背诵数十首毛泽东诗词,也是在那时学记的。高原上没有文化娱乐设施,连队每天组织战士们背诵毛泽东诗词。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在没有灯光的漆黑夜晚,这些诗词,成为一代人心中的光。
半生牵挂得以抒怀
车辆驶入哈巴克达坂,向着海拔4280米的康西瓦烈士陵园进发。“替我去看看那些长眠高原的战友。”这是父亲姚彦芳最大的心愿,也是女儿姚侃此行目的之一。
高原的风,吹过陵园的墓碑。这里是离天堂最近的灵堂,半个多世纪以来,数百位戍边先烈安卧在冰峰雪岭间,背靠着祖国万家灯火。
徐文清、潘发枝、何四勇……姚侃拨通了视频电话,墓碑上的一个个名字,姚彦芳老人清晰又熟悉。在梁福海烈士墓前,姚彦芳叫女儿停步:“他就是那个跟我一起站哨的19岁战士。”姚彦芳含泪说,他忘不了梁福海的笑容,以及他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
千里连线。
在姚彦芳记忆中,梁福海曾救过他一回。那是一次地形勘察,姚彦芳突然脚底踩空,眼看就要陷入雪坑,走在后面的梁福海,一把拽住系在姚彦芳腰间的背包绳……
那年冬天,梁福海即将退伍。姚彦芳能清晰感觉到,梁福海比以前更努力,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不舍。姚彦芳回忆,梁福海和自己聊天时,常常说起家乡的亲人,说想吃家乡的苹果,并承诺回到家乡会给战友写信。
不久,哨所组织巡逻,姚彦芳因故没有跟队。哪知巡逻队归营,姚彦芳便听说梁福海吐血、病倒的消息。他赶紧前去探望,钻进帐篷,就看到梁福海躺在床上,脸色铁青,气息微弱。
“初步判断是巡逻途中喝了冰水,导致急性胃穿孔。”军医的话,让姚彦芳内心一惊,他立即报告上级请求送诊。
深夜,雪花毫无征兆地飘落,团部的汽车从山下赶来,姚彦芳和战友把梁福海抬到车上,目送着汽车离去。
数百公里外的医疗站,梁福海被送入手术室。在与时间赛跑的抢救中,这位战士终究未能扛住,将年轻的生命留在这片高原。
战友的牺牲,给姚彦芳内心留下一个遗憾。几十年过去了,那个爱笑的小伙子,总会出现在老兵的梦里。
想起梁福海当年的承诺,姚彦芳联系了人武部,给梁福海的家人写了数十封信,却一直没有回音。后来,随着部队换防调整,姚彦芳离开神仙湾,前往喀喇昆仑其他点位驻防。直至姚彦芳离开部队,他再也没有机会来到康西瓦烈士陵园,探望长眠于此的这位战友。
时过境迁,英雄长眠。今天,姚侃代替父亲姚彦芳回到哨所,受父亲嘱托,她带来了家乡的苹果,摆放在梁福海墓碑前。镜头另一边,望着这一幕,姚彦芳举起右手深情敬礼。
“我来看你了,战友。”老兵声音颤抖着,仿佛,他半生以来的牵挂,在这一刻得以抒怀。
归来,奔赴父辈的约定
1982年,姚彦芳转业回到家乡甘肃兰州,投身祖国经济建设。40多年间,他始终没能回过神仙湾。许多次,他和曾经的先遣队员聊天,老战友们一直有个约定——重返神仙湾,回家去看看。
这些年,姚彦芳的战友接连故去。在悲伤的情绪中,老人的身体状况也一年不如一年,只得将那份炙热的情感埋藏在心里。
一日高原兵,一生高原情。作为神仙湾的初代建设者,姚彦芳一直关注着哨所建设。闲暇之余,他会通过阅读报纸,了解哨所动态。在新闻中看到年轻战友执勤巡逻的身影,了解到崭新柏油路直通哨所,姚彦芳总是激动地流泪。
姚彦芳曾写过一本《老兵回忆录》,去年底,他让姚侃自费打印了几册。在入伍纪念日那天,老人独自一人来到邮局,将书封装打包,寄给神仙湾边防连。包裹最外侧,他在便笺纸上写道:“获悉神仙湾哨卡通邮,实在欣喜,特以此文表祝贺……”
令姚彦芳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他竟然收到了来自神仙湾战友的回信。拆开信笺,一行行文字让老兵瞬间泪目:“老排长,听闻您的故事,我们深受鼓舞,今后一定以您为榜样……”
哨所来信。
拨通了信笺上的电话号码,姚侃与神仙湾边防连现任指导员取得联系。电话里,姚彦芳表达了想要赴神仙湾探望的想法。反复商议之后,姚彦芳决定,让女儿代替自己,踏上重返高原的旅程。
在哨所参观,姚侃和父亲讲起哨所的今昔巨变。
制氧方舱,让官兵实现吸氧自由;新式供暖系统,将热能输送至营区每个角落;阳光温室,让官兵们吃上新鲜蔬果;重新翻修的哨楼,集保温、远程监控等功能于一体……彼时困扰官兵的守防难题,如今大都已得到解决。老兵听到这些消息,一个劲地叫好。
姚侃(左)在连队参观。
吃过晚饭,哨所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再次与姚彦芳进行连线。老兵与新兵,年龄相差半个多世纪,却因心中共同的信仰,在视频中相遇。
姚彦芳老人与官兵现场连线。
“说到神仙湾精神,还要从哨所第一座界碑说起……”姚彦芳深情讲述那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岁月。1959年初,上级要求姚彦芳带队,对某山口勘察、规划巡逻路线,增设常态化巡逻点位。随后,他带上战友徒步走向茫茫雪海。
翻山越岭,战风斗雪,不断挑战着身体极限。完成点位预设,姚彦芳和战友拾来各种石块,垒起一个高约2米的界碑。“每次巡逻到那个点位,看到那座界碑,内心就会升腾起戍边守国的决心。”姚彦芳对新战友说。
界碑是“无言战友”,见证着军人坚毅的品格。跟随着姚彦芳的讲述,新战友仿佛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作为官兵代表,排长郭文武也走上讲台,与老排长分享他与界碑的故事,以及新时代官兵的守防故事。
一位新兵与姚彦芳夫妻俩视频通话。
第一次参加巡逻,由于体能消耗过大,郭文武走到界碑前几近虚脱,站在界碑前,大家高举右拳庄严宣誓,为祖国戍守边防无怨无悔;上级开展军事比武竞赛,连队战友纷纷在请战书上按下红手印,每个人苦练复杂环境下射击技能,集训3个多月,全连磨破的作战靴堆成一座“小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聆听着新时代年轻官兵的故事,屏幕另一端的姚彦芳连连点头。连线活动结束,战士团团围住姚侃,把他们提前准备的礼物,送给这位远道而来的“亲人”。
二级上士张云鹤精心挑选了一块戍边石,在上面绘制了哨楼的剪影,石头背面,他这样写道:“献给心中的英雄。”
指导员拿出了他准备的礼物:一面曾在哨楼顶端飘扬的五星红旗。指导员告诉姚侃,每次国旗换新,更换的国旗都会被标记编号,收藏在荣誉室。
姚彦芳老人(左)收到来自神仙湾边防连的一面国旗。
此刻,他郑重将国旗交给神仙湾老兵的女儿:“这是去年连队更换的五星红旗,经上级批准,我们将它送给昔日驻守哨所的老排长!这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责任,共同的守望。”
(图片由连队官兵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