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
——习近平
革命薪火的时代光芒
■解放军报记者 朱宏博 特约记者 郭冬明
赣南,闽西,重峦叠嶂,苍翠连绵。历史在这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在这里开启——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经历血与火的考验,这里孕育了一个国家的雏形,铺就了梦想的底色,成为18年后伟大剧情的预演。
中央红军长征从这里出发——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央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在于都河畔集结出发,历经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穿越茫茫草地,完成了一次举世闻名的伟大远征,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2019年5月,习主席在江西考察时强调,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江河行远,日月恒光。盛夏,记者来到这片红色土地,探寻苏区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时代光芒。
民心·江山
红都瑞金向东,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叶坪,90年前,见证了一件改变中国乃至世界的大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这里宣告成立。
走进叶坪,苍翠挺拔的青松、枝繁叶茂的古樟,曾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建设一个国家最初的探索。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让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真正做了主人。”瑞金党史专家曹春荣介绍,苏维埃共和国公民直接选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
一个政权到底为了谁,机构设置很能说明一切。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立外交、军事、财政等九部一局的精干机构,制定颁布宪法大纲、选举条例、土地法等上百部法律法令。减轻财政负担、保证群众利益、加强廉政建设……每一项决策都在为人民谋幸福。
习主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做的一切,为我党我军赢得了苏区人民最广泛的支持。
据统计,当年24万人口的瑞金,共有11.3万人参军参战。中央红军长征前,瑞金人民一共认购革命战争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78万元,支援粮食25万担,连同存在苏维埃国家银行瑞金支行的2600万银圆,全部献给了中国革命。
2016年春节前夕,习主席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一路上,他听取江西有关工作汇报,询问革命老区发展情况,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要让为人民共和国诞生作出重要贡献的革命老区发展得更好。
习主席的关怀与嘱托让老区人民倍受鼓舞,军地各级扶贫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脱贫攻坚。2019年,瑞金市49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巩固好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赣州军分区全力助推19个帮扶村开启乡村振兴之路。
“红军来了,肚子能吃饱。”瑞金市云石山乡的群众说,当年红军“打土豪、分田地”,还帮助老百姓挖了一口井,老百姓给这口井起名“红井”。
如今的瑞金沙洲坝,游人如织。那口有着80多年历史的“红井”,仍汩汩泉涌、清澈如初。
求是·胜利
长冈乡调查纪念馆,坐落在距离兴国县城4公里的长冈村。在纪念馆进门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8个深红大字分外醒目。
走进纪念馆,迎面看到一组青铜雕塑,再现了当年毛泽东同志在田间同农民交谈的场景。
1933年11月,毛泽东同志来到长冈乡,调查扩充红军、推行公债等情况。1934年1月,《长冈乡调查》在苏区印发。在他的倡导下,苏区上上下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江西省赣州市委党史办原主任胡日旺介绍,为指导作战和苏区建设,毛泽东同志带头开展了很多调查,他通过《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提出“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科学论断,开创了党内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的新风。
在中央苏区的前四次反“围剿”中,红军将士已将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运用到作战当中。前三次反“围剿”,红军依据敌我形势灵活制定战略战术,连续取得胜利,为苏区政权建立创造了条件。第四次反“围剿”受 “左”倾冒险主义影响,一开战就陷入被动,周恩来、朱德没有机械执行进攻命令,主动退却诱敌,变被动为主动,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兵团伏击歼敌的范例。
悠悠岁月几十载,苏区精神永传承。
党管武装工作如何开新局?国防教育怎样写新篇?今年上半年,赣州军分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做了大量调研论证,协调市委市政府将党管武装工作统一纳入县(市、区)高质量发展考评体系,分值从原来的9分提高到19分,并将兴国县创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县列入《赣州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
清廉·兴盛
在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内,“腰缠万贯”行乞人的故事格外动人。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在一次血战突围中负伤,与部队失去联系。深夜,昏迷的他被冻醒后,穿上破棉袄,背着金条、银圆踏上寻党之路。一年后,当他千辛万苦找到党组织时,已消瘦得脱了相,而褡裢里党的经费,分毫未动。
闽浙赣省财政部部长张其德负责全省食盐分配,却自觉守着盐堆吃淡菜。他的孩子实在受不了,以为他忘了放盐,索性自己去取。张其德厉声喝止:“不是我忘了放盐,而是压根就没放。这些白花花的盐巴是革命的本钱,我不能以权谋私,动用公家一粒盐!”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传唱多年的经典山歌,唱出了革命岁月中,苏区干部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作风。
80多年后,“苏区干部”不忘初心、不改本色,新风貌、新气象在红土地上不断涌现。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赣州市3509个行政村(社区)都有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8.59万名干部与29.04万户贫困户结对,实现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如今,所有贫困村都已脱贫,所有驻村工作队仍然坚守在“阵地”上,带领村民朝着乡村振兴进发。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赣南军民正奋力前行。
“我们都是苏区精神的传人”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黄 海
屏幕的这一边,是苏区精神的传播者——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工作人员。
屏幕的另一边,是苏区精神的传承人——从鄂豫皖苏区走出的红军连队。
盛夏七月,战炮轰鸣,野外驻训场一片火热。训练间隙,第74集团军某旅“红三连”一场别开生面的“追根溯源,连线红色故地”活动拉开帷幕,官兵们与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进行了一场跨越千里的视频连线。
“追寻苏区精神的源头,能深刻体悟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创业史、奋斗史。”连队指导员李亮介绍,作为一支从鄂豫皖苏区走出来的红军连队,连队官兵坚持从苏区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战友们,这张五角星形、绸布质地的代表证,是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证……”跟随纪念馆讲解员的镜头,一件件红色文物跃入眼帘,一个个感人故事、一段段激烈战史犹在眼前。官兵们紧盯屏幕,侧耳倾听,思绪被拉回革命战争年代。
“1929年6月,我连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组建诞生,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五次反‘围剿’战斗和长征,因战功卓著被红25军授予‘北上抗日先锋连’荣誉称号。”视频交流中,看着一件件红色文物,连长尹文浩感悟颇多,“革命根据地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我连在革命战争中锻造形成了‘敢于攻坚、敢打必胜、敢挑重担、敢当先锋’的‘四敢’精神。连队‘四敢’精神是苏区精神的延续和发展,学好苏区精神与继承弘扬连队精神一脉相承。”
“多年来,红色基因根植官兵血脉,成为我连锻造胜战之刃的精神之源。连队先后5次作为全军炮兵部队新装备试点先行连,一路从摩托化、机械化迈入信息化,见证了我军炮兵部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奋斗史。”连队红色讲解员张慧娟向纪念馆的同志汇报,“迈进新时代,连队又在连史上写下新的一页:某新型弹种首次试射,首发命中……”
跨越千里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拥有相连相通的红色血脉,连队官兵和纪念馆工作人员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得知“红三连”在强军实践中取得的成绩,纪念馆工作人员纷纷竖起大拇指。连队官兵表示,一定接续奋斗,取得更大进步。
“我们都是苏区精神的传人!”这一刻,远隔千里的苏区精神传人,实现了“精神同框”。
赓续苏区干部好作风
■刘宗炎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郭冬明
盛夏时节,在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长冈村广场一侧的工地上,搅拌机轰鸣,工人们忙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是军分区今年助力长冈村‘红色名村’建设,正在修建的集党建培训、党性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政治生活馆’,下一步还将配套完善党建广场、党建长廊,打造村级党建特色品牌,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施工现场,江西省军区赣州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干事李超告诉记者。
今年初,赣州军分区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贫困村脱贫后,如何继续参与支持乡村振兴。
“兴国县长冈乡是苏区时期苏维埃政府工作的模范乡。1933年11月,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同志来到这里开展农村调查,写下了著名的《长冈乡调查》。”赣州军分区政委陈李忠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帮扶基础变了,但我们的初心不变,还会像当年的红军那样,心里始终装着人民,访民情、知民意,找准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今年以来,赣州军分区组织精干帮扶小组深入19个帮扶结对村,与村两委一道研究制定年度帮扶和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明确了“健全机制、建强堡垒、巩固成果、凸显特色、保持投入”5项具体帮扶举措。
“早稻这几天就能收完,当初我还发愁呢!”在距离兴国县百公里外的石城县杨坊村,村民温桃芳看着黄澄澄的稻谷开心地说,这些天,石城县人武部干部职工有空就来帮他收割早稻。
“2019年,温桃芳靠养殖山地鸡脱了贫。”挂点帮扶杨坊村的石城县人武部职工、驻村第一书记温海山介绍,因受疫情影响,山地鸡销量受阻,得知村民希望种植早稻增收的想法后,温海山又带领村民发展水稻种植产业。“能延续的延续,能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目的就是帮助乡亲们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前不久,杨坊村被列为赣州市“十四五”乡村振兴建设重点帮扶村,启动“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
“江西革命老区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后,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江西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弘扬苏区精神,传承苏区干部好作风,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参与支持乡村振兴,为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