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国内多地持续报道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防控形势复杂多变。疫情防控须臾不可放松,必须警钟长鸣。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如何?记者就此走访了人员流动密集场所了解情况。
上午7点40分,学校北门迎来早高峰,人群排成长队,鱼贯而出。在他们身边,一台红外测温仪屏幕上不停地显示出过往人员的轮廓和体温。屏幕前,警勤连一分队分队长王静正在聚精会神地查看。“同志,您是否不舒服?”只见他拦下1名体温异常的人员进行问询。得知对方刚晨练完,王静也没有大意,“请在旁休息会,还需再测体温。”片刻,他用额温枪再次检测,“36.6℃,请通行。”
营门旁的换证室里,值班员杨林红忙得不亦乐乎。“请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和身份证。”“这是您的临时通行证,离校前凭临时通行证换回身份证。”从换证到进门,严谨的流程让人倍感踏实,这是每一位出入人员的共同感受。生活恢复如常了,但疫情防控的弦从未松过。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是警勤连连长张明军最常告诫战士们的话,根据学校近期下发的通知,警勤连不断优化组合,增设警力,全面落实证件查验、体温检测、留观、发热人员移交、隔离等一整套防疫举措,确保岗位到人、责任到人、措施到人。
同一时间,九二一医院发热门诊科,供应保障处的刘助理正在接受核酸检测采样,他刚从北京参加完业务培训。“头抬高,说‘啊’,再来一次,‘啊’,很好,可以了。”在“全副武装”的采样护士娴熟的动作下,咽拭子采样顺利完成。“下午3点请到发热门诊领取核酸检测报告。”护士不忘提醒道。“学校加强管控,我们全力配合,第一时间做检测,不给学校添麻烦。”
据悉,1月初学校加强了对有疫情城市来校人员的管控,从有疫情的城市来校人员(不在该城市中高风险地区)要进行健康申报,查验健康绿码,携带七天以内核酸检测结果,进校后要佩戴口罩;从中高风险地区来校的人员,原则上不安排进校。
作为人员流动密集的另一个场所——教研保障中心图书馆,也已全面提升防疫工作的力度。走进图书馆,除了书香味,还多了消毒水的气味。从服务台前“请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的地贴,到电子大屏实时滚动播放的“疫情期间读者须知”……目视化标识成了图书馆常态化防控的“金字招牌”。
服务台后方,图书杀菌机正在工作。在紫外线的均匀扫射下,30秒后,一本消杀干净的书便可取出归还。“图书借出后存在沾染病菌的隐患,这套设备不仅可以对书籍消毒,而且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一举两得。”图书馆副馆长贺彦平赞不绝口。
当下,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较大,统筹兼顾需求与防控至关重要。在馆长的带领下,一方面对全体馆员加强思想教育,毫不放松警惕,压实防疫责任;另一方面持续推进防疫工作,根据学校总体部署科学调整,充分依托互联网服务读者,保障读者借阅需求和人身安全。
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食堂已成为军需保障的“主阵地”。近日,在机关食堂里,饮食监管员董金刚正在对就餐位摆放的隔板挨个检查。“4月至今,几乎天天如此,我要是放松了,大家可就不轻松了。”守好“饮食关”,就是护好师生“健康关”。
各食堂每天都会开展环境检测,其中对冻品的检测是重中之重。“考虑到冻品存在危险,除少量早餐袋装食品外,其他冻品一律不进,进口食品更是如此,这是‘红线’。”服务保障中心胡金韬助理介绍说。去年12月下旬学校对食堂冻链开展专项检查,从检查结果和办公桌上厚厚几沓记录本来看,没有问题就是最令人放心的成绩。
此外,学校其他场所的防疫工作也毫不马虎。各教学楼、学员宿舍设置了“防疫小贴士”宣传展板,各室内训练场馆、游泳馆等安装了酒精喷雾消毒机,在公共卫生间张贴了“七步洗手法”并摆放洗手液,多措并举,严把场所“风险关”。
常抓长抓,慎终如始。面对冬季疫情严峻形势,学校毫不放松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筑牢师生健康安全防线。我们有信心、更有决心守住和巩固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图片丨王枫 袁常艳 廖佳 周雅琦 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