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战士亲人请进视频课堂
■陆军某工程维护团二营六连指导员 徐 杨
茅文宽绘
“我在川藏线上开饭馆,每次有军车路过,我都会主动烧些热水,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看到那些孩子的脸庞,我就想起我们家的小马……”视频里上等兵马镭峻的母亲话音刚落,教室这头便掌声雷动。通过视频连线,让千里之外的家属为连队官兵授课解惑,竟然起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截至目前,连队已经和10名家属建立了联教共育机制。
这个点子其实源于我自己一次失败的授课经历。
疫情防控期间,连队官兵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情绪波动,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我决定给大家上一堂主题教育课。为此,我使出浑身解数,先谈心了解官兵喜好,后拜师打磨课件讲稿,结果我在台上讲得声情并茂,官兵在台下却一脸茫然。挫败感“爆棚”的我,在水房听到了战士的抱怨:“台上台下都是老面孔,听来听去都是那些话,啥时候能有点新意?”
战士们的话不无道理,连队独立驻防,管控严格,他们已经许久没有见过新面孔了。沉思之际,我翻着微信朋友圈,突然找到了一丝曙光。由于我加了所有官兵家属的微信,发现马镭峻的母亲发了一个朋友圈动态:“穿着军装的黑脸娃娃来盛热水,嘴唇都爆皮了,军人真是太伟大了。”考虑到教育课上正好要讲奉献这个话题,不妨就让马镭峻的母亲为官兵们讲讲自己在川藏线上的所见所闻,谈谈高原官兵的忠诚奉献。
思路一变天地宽。在跟马镭峻的母亲交流后,她本人十分愿意配合我们的策划,一堂《我眼中的军人》教育课也随之酝酿而生。课上,马镭峻的母亲动情地说:“我眼中的军人,就像青藏高原一样,虽然默默无闻,但替我们老百姓遮风挡雨;就像这蜿蜒的川藏线一样,虽然望不到边,但始终围着我们老百姓转。”
家属登台,搅活了连队思想教育的一池春水。下士匡子晨的父亲是一名转业军人,他为官兵们讲授的《好兵的样子》,让大家备受鼓舞;下士李纪卫的哥哥曾是一名驻守高原的战士,经过党校培训,成为当地一名扶贫驻村干部,他讲述的《军民一家亲》,增强了官兵的责任感……听完一堂堂具有感染力、亲和力的授课,连队官兵精武强能的劲头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