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军民融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都鑫鑫 摄

    什么是初夏的开场白?

    在椰林、海浪和晚风的见证下,一束饱含中国式浪漫的冲天尾焰作了回答——

    北京时间5月10日21点22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搭乘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在无数仰望的目光中,“太空快递”越海飞天,赶赴与天和核心舱及神舟十五号乘组的太空之约。

    人类对于头顶星空的向往,是生命川流不息的根基。火箭从起飞到云层只要十几秒,可背后是航天人朝着光走了数万个日夜。天舟六号在初夏的这场赴约,对中国航天事业意义非凡。

    舟行万里,行远自迩。2023年是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应用与发展的元年,天舟六号作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后的改进型货运飞船首发船,它的运行状态对后续飞船技术验证和批量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跟天舟五号相比,由于空间站不再需要大量推进剂调整姿态,以往留给推进剂的空间可被节约下来增加货物装载量,天舟六号的有效装载容积扩大了20%,因此可以装载更多的设备组件以及实验用品。

    5月7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车元元 摄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再写新篇。

    出发前,海风为即将远行的游子捎来祝福,塔架上乳白色的船箭组合体正在夜幕中做着最后蓄力。

    “15分钟准备”

    “10分钟准备”

    ……

    倒数的阿拉伯数字是不断拨动人们神经的琴弦,而坐镇指挥中心的“01”指挥员王宇亮就是那个拨弦的人。从天舟二号到天舟六号,这个年轻面孔连续五次承担天舟货运飞船发射任务。

    在以秒计的世界里,没有人会比“01”指挥员更能驾驭时间。因为留给王宇亮和同事的,只有正负1秒的允许误差区间。为了保证货运飞船与中国空间站自动交会,运载火箭的发射时间必须精确,每提前或推迟1秒,交会对接的难度和风险都将增大。为了让天和核心舱准时“签收包裹”,王宇亮和团队反复研究预案,不断优化射前流程,确保运载火箭能在“零窗口”准时起飞。

    “5,4,3,2,1——点火!”

    在指控大楼、测控点号、观礼台上、电视机前,无数观者屏气凝神,仿佛连心跳都在跟着王宇亮的指令而动。当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的烈焰喷薄而出,情绪的闸门瞬间拉开,欢呼声糅合进巨大的轰鸣中,震耳欲聋。

    在仰望“星星”的人群中,几张稚嫩的面孔格外特殊。他们是参加过“少年拍天宫”影展或“天宫画展”的中小学生代表,受邀从全国各地来到文昌观看天舟六号发射。

    对于北京图强二小五年级学生耿夏来说,见证过自己的摄影作品“遨游”太空、体会过被梦想击中心灵的喜悦,可真正见到火箭发射的那一刻,11岁的女孩第一次发现自己的航天梦可以得到最广泛的认同和最深情的共鸣。

    “我很想亲自去探索太空”,小小的梦想在耿夏心里发芽开花。

    北京图强二小五年级学生耿夏。

    梦想能跨越山海,可圆梦是一种苦难辉煌。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随处可见彻夜通明的灯火。穿着蓝色工作服的科技人员在一盏盏灯火下送天问、天和、天舟叩问苍穹。

    有人曾好奇地问过:中国载人航天为何能连战连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标语“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给出答案。

    成败系于毫发,质量不容得半点差错。作为载人空间站工程应用与发展阶段的“开局之战”“揭幕之战”“首飞之战”,质量生命线贯穿于从产品进场到加注发射的全过程。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副总指挥李志辉接受采访时说,“从一年两艘到两年三艘,发射频率降低,换来了成本的节约和任务能力的提升”。

    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

    5月11日5时16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在数百公里外的中国空间站,神舟十五号乘组终于等来了翘首以盼的“太空包裹”。得益于“天舟”货运飞船的穿梭,中国人在太空长期驻留的梦想成为现实。

    星河似梦,舟行万里。茫茫宇宙中,“天舟”的如期赴约让人们对中国航天的未来再次充满期待。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