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孙女朱朱新华同志,革命后代张陵同志,83岁的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学东中将及夫人,83岁解放军火箭军原副政委王洪福中将及夫人,78岁的解放军原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济南空军司令员郭玉祥中将及夫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原主任刘全喜将军,解放军原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马述宽将军,解放军火箭军后勤部原政委钟彦廷将军及夫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史部原部长林登泉将军及夫人,解放军火箭工程大学原政委王守仁将军,解放军报原副社长副总编田仁德将军,解放军火箭军后勤部原副政委王佐平将军,解放军火箭军后勤部副部长杨本义将军及夫人,解放军火箭军装备部原副部长王连生将军及夫人,解放军原北京军区装备部副部长陈光龙将军,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史部副部长支绍曾将军,中华爱国教育联盟主席李铁成参加活动。
黄洋界位于距茨坪西北面十七公里,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景区。黄洋界山顶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故又名:汪洋界。黄洋界景区包括:黄洋界、大井,八面山和上井。黄洋界景区包括:黄洋界、大井,八面山和上井。 黄洋界:位距茨坪西北面十七公里,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景区。黄洋界山顶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故又名:汪洋界。
一九二八年八月三十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及路边的荷树。黄洋界,十里横排,高山迭影,雄伟险峻,一望无际,一九六五年五月,毛泽东在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道:“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在这里还可以观看到:日出、峰峦、云海、杜鹃等自然景观。
大井:“行洲府,茨坪县,大小五井金銮殿”。这是当年井冈山群众流传的一首歌谣。大小五井所指的是井冈山上的五个村庄--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峰峦叠嶂的群山层层环抱着五个村庄,其形状如一口口井,因此而得名。大井是五个村庄中最大的一个村子,距茨坪七公里。大井是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一代伟人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地之一。
八面山:八面山哨口位距茨坪西北面十九公里,海拔1484米,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站在哨口上极目眺望,连绵起伏的山峰尽收眼底,故得名曰:“八面山”。
上井:有革命人文景观“上井红军造币厂”和自然景观“百竹园”。
是1928年夏天修建的,由三个工事和一个了望哨组成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毛泽东为此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以志庆贺。1929年1月底,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发动了第三次“会剿”,因敌众我寡,哨口失守,工事遭到破坏。1960年哨口工事遗址由当地政府重新修复。1961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哨口营房
是红军第四军在黄洋界哨口的营房,为一栋杉皮土木结构的五行一厅九间民房,面积200多平方米。于1928年夏由修建。1929年黄洋界哨口失守后被烧。1964年由当地政府重新修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洋界槲树
位于离黄洋界哨口不远的五里排,为四季常青的阔叶乔木。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带领井冈山军民挑粮休息的地方。1961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时70多年,那两棵槲仍在那默默地守望,等待着您用“朱德的扁担”来挑粮。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
位于黄洋界哨口工事的山顶上,坐西朝东。
是为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始建于1960年10月,当时为木质结构。1965年冬,重新修建为钢筋水泥结构。“文革”期间,由于朱德受到批判攻击,这座碑被炸毁,在碑的原址上又新建了一座“火炬亭”,上面是林彪写的“黄洋界”三个字。1977年,炸毁“火炬亭”,重新竖起了原来的钢筋水泥纪念碑,现碑高12米,底长4米,宽2.8米,正面镌刻着朱德同志的题字写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背面是毛泽东同志的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字。同时在竖碑的前面增建了一个横碑,横碑高6.96米,底长10.94米,宽2.6米,正面是毛泽东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背面是朱德手书的“黄洋界”三个大字。背面是朱德的手书“黄洋界”三个大字。此是井冈山的一处重要纪念碑。 大小五井
“行洲府,茨坪县,大小五井金銮殿”。这是当年井冈山群众流传的一首歌谣。大小五井所指的是井冈山上的五个村庄——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峰峦叠障的群山层层环抱着五个村庄,其形状如一口口井,因此而得名。这里是当年毛泽东等一代伟人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地点之一。大井是五个村庄中最大的一个村子,距茨坪七公里。大井毛泽东旧居就座落在大井村中央,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来到大井村时,驻扎在大井新屋下“邹屋”中的农民自卫军首领王佐,便将他这幢兵营腾让出部分房间给工农革命军居住,毛泽东便居住在此屋的东厢房内。
1929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占领大小五井,烧毁了大井的全部房屋。此屋仅存一堵残墙和屋前毛泽东平时读书看报时坐过的读书石以及屋后毛泽东常在树下观看红军练兵的两棵常青树。1960年,按原貌修复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时,将保存下来的残墙镶嵌在新墙中以作历史的见证,并对屋后两棵常青树精心施肥培植,对毛泽东坐过的那块石头也加以保护,并命名为“读书石”。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定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井旧居的神奇树
在大井毛泽东旧居屋后有两棵特殊的树,一棵是海罗杉,一棵是凿树,当地人称它俩是"神奇树"。1949年,这两棵被战火烧得伤痕累累的大树突然抽枝发芽,长得枝繁茂。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故地重游。这两棵树竟第一次开出满树如雪似银的小白花。1976年,这两棵树又莫名其妙地枯萎了,这一年的9月10日,毛泽东逝世了! 井冈山有关领导请专家考察,发现许多害虫蛀蚀了树干,于是打药、捉虫、除草、松土。1978年以后,这两棵树枯木逢春,焕发了朝气,长得更加郁郁葱葱,蓬蓬勃勃。当地人崇敬这两棵圣树,纷至沓来的游客虔诚地前去瞻仰这两棵奇树。
百竹园
坐落在上井村,距茨坪6公里,占地面积近200亩。园中栽种龟甲竹、小佛肚竹、鸡毛竹、方竹、湘妃竹等名贵竹种120余种。它们的形状有方圆、弧状、球形之别;竹杆有龟背、佛肚、观音、弯直之奇;颜色有紫、绿、黄、黄中镶绿、绿中镶黄之美。竹间,山茶花、栀子花、深山含笑,四时盛开;草珊瑚、两片针、井冈兰,尽展芳颜。园内还修建有瀑布、假山、诗词廊、兰花路、垂钓区、留芳园等设施。是一个以奇竹异类,集观赏、休闲、旅游、科普为一体的旅游胜景。在这里,人们可亲近大山,迈向纯粹的大自然,品味绿色的竹文化。
一九二八年八月三十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及路边的荷树。黄洋界,十里横排,高山迭影,雄伟险峻,一望无际,一九六五年五月,毛泽东在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道:“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在这里还可以观看到:日出、峰峦、云海、杜鹃等自然景观。
当时,井冈山上兵力极少。在井冈山下宁冈县组建仅三个月的红军第三十一团,在团长朱云卿、政委何挺颖的指挥下退守井冈山,以三十一团一营仅两个连的兵力,凭借黄洋界天险之势与敌决战。他们在通往黄洋界的两条小道上,布下了“竹钉阵”、“竹蓠芭障碍”、“滚木擂石”、“布满竹钉的壕沟”、“石筑的射击掩体”五道防线,与国民党军四个团的兵力展开了多次殊死的血战。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当天下午四时,红军战士把从前缴获后在井冈山红军修理厂修理的一门敌军的迫击炮抬到黄洋界上,向敌军发射了三发炮弹。第三发炮弹正好在敌军的指挥所附近爆炸。敌军原以为红军主力已下山,忽见红军有大炮轰击,便认定红军主力已返回井冈山,吓得魂飞胆丧。当夜,在云雾弥漫之下,敌军全部逃之夭夭,不敢再犯井冈山。
十几天后,毛泽东、朱德率红军主力返回井冈山。在得悉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消息后,毛泽东十分高兴,于是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西江月·井冈山》这一著名诗篇。
当年,在黄洋界保卫战中立下了卓越战功的红军第三十一团,是一个敢打敢拚、英勇顽强、威震敌胆的英雄团。
九年后的抗日战争时期,这个红军团在平型关大战中,成为痛歼日军师团三千人的八路军主力部队之一,令日寇心胆俱寒。平型关大捷以日军惨败和八路军的胜利而震惊中外,成为当年轰动全球的重大新闻。当时,这支红军团的番号已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
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这支红军团的番号经历了二十多次变动,但其井冈红军英雄团的血统丝毫不变。在解放战争时期,这支部队在辽沈战役等诸多的战役、战斗中,屡建战功,成为威震敌胆的英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