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开国少将

1676539303180250.png


      王静敏(1918年—2003年),河南省洛阳市人,1918年出生,南京军区原副政治委员。

      193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赴东北参加抗战,193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任东北抗日同盟第四军宣传科长兼保安连政治指导员、豫东工委书记、杞县中心县委书记、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部民运科长、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等职,积极参与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人物经历



 

1932年入开封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毕业后考入英商中福煤矿公司所属焦作高级中学,1934年转入河北省高级中学。

1935年加入共青团,参加了一二九运动。以后参加东北人民革命军第4军,任宣传科科长兼保安连指导员。1936年因养病与部队失去联系,回北平找到他在焦作高级中学的语文教师,他的老师此时是中共北平市委书记,王静敏担任了市委总交通员,转为中共党员。同年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系。

1937年8月,王静敏回到河南,负责领导开封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1月,他担任中共豫东工委书记。他到睢县,建立了睢县党组织。3月王静敏担任中共杞县县委书记,5月组建睢杞大队,很快发展到1000多人。这支队伍豫东抗日游击第3支队,王静敏任支队政治部主任。不久第3支队与彭雪枫部会师,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他任支队政治部民运科长。游击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6支队时,他任1总队营政委、团政委。

1940年,王静敏到萧县工作。安徽省萧县位于豫、皖、苏三省交界,境内有津浦、陇海两条铁路纵横通过,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北伐战争时期,萧县就有了中共组织,并发动过农民暴动。七七事变后,萧县籍的中共党员回到萧县,建立了萧县工委。1938年日军占领萧县后,萧县工委将地方武装组建了6个大队,配合八路军主力作战,建立了萧县抗日根据地。1939年,6个大队编入苏鲁豫支队,上升为主力,萧县中心县委以各区区队组成萧县常备总队,有3000人,编为6个营。不久组建萧县抗日游击支队,有2个营,后与宿西相山游击大队合编为萧宿永抗日游击支队,有3个营1000多人,姚运良任政委。1940年,萧县常备总队改编为萧县抗敌总队,5月,将各区武装整编为萧县独立团,王静敏担任团政治部主任。年底,豫皖苏区保安司令员耿蕴斋、17团团长刘子仁、18团团长吴信荣叛变,刘子仁将王静敏扣押。王静敏与同时被扣押的17团政委蔡永秘密组织暴动,获得成功。

王静敏后担任团政委,分散开展游击战争。1941年,主力部队调来一个营,与萧县独立团及特务营合编为萧县独立旅,辖两个团,王静敏任萧县独立旅第2团政委,周纯麟当时是副团长。1941年萧县独立旅编入12旅,王静敏则到新四军第四师第9旅第27团任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团政治委员,1946年12月,率部参加宿北战役,攻入国民党整编69师师部,击毙师长戴子奇。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1军第61师副政委、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1军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王静敏任21军副政委,1952年任华东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在高等军事学院学习。

文革中,吴法宪把何廷一、王平水、王静敏、陈熙找去说:“他们拉了一帮人,我也要拉一帮人。我不怕他们,我要和他们斗……”在座的人谁也没吭声。由于拒绝了他们的拉拢,王静敏在文革中被揪斗、关押达六年。

林彪集团垮台后,将军复出工作,1975年,王静敏任福州军区空军政委。1977年任民航总局政委,1980年担任南京军区副政委。

王静敏1964年晋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级解放勋章、—级红星勋章。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03年去世,享年86岁。


从军经历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鲁南津浦线破击战和朝阳集、莱芜、宿北、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军副政治委员,华东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第一主任,军委空军政治部副主任,福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国民航总局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为加强部队政治建设,推进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维护军政军民团结,加强空军和民航力量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王静敏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静敏同志,因病于2003年8月4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6岁。


保护蒋母之墓

 

1949年5月6日,溪口解放前夕,毛泽东电告解放军前线指挥机关:“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 5月25日首先进驻溪口的部队是七兵团21军61师 。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战役总结》记载:“61师于5月16日由萧山一带出发,经绍兴,21日攻克三界镇、章镇、仙居、浦口等据点。22日晨占嵊县,续冒雨占新昌,守敌东窜。25日,全部占领奉化溪口一带。”

王静敏和师长胡炜率领61师部队进驻溪口后,师司令部就住在蒋介石祖居丰镐房,师政治部设在蒋介石侍卫长家。他们严格执特了毛主席的命令。

解放军的战士们在进驻溪口镇丰镐房的日子里,从未动用过蒋介石家里的任何东西。当时西厢房的几间屋子里,放着不久前给蒋经国祝寿时各地送来的火腿、香肠、名酒,没有一个同志打过主意。尽管当时部队粮食困难,一天三餐喝稀饭,丰镐房里面存放着的20多袋大米,也没有动过一粒。师长胡炜、政委王静敏还亲自到蒋母墓庐查看,命师警卫连派人协助看管,加以保护。他们还把看房子的人找来问了情况,交代他继续把房子和坟墓看管好,防止被人破坏。61师做了多次政策教育工作,还派出刚参军的绍兴青年学生去做群众工作,使得蒋母之墓得到妥善保护。部队官兵从上到下坚决贯彻执行了毛泽东主席关于保护蒋介石故居的这一指示,他们象保护历史文物一样对待蒋介石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并使之由此开始了在新中国的蒋介石故居得到了非同寻常的保护。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