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开国少将

1675992903834012.png


        桂绍忠(1916—2005),安徽省霍邱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73师团卫生所看护长、卫生所所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营卫生所军医、团卫生队副队长等。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卫生部部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卫生部部长,第三野战军四兵团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四兵团卫生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卫生部部长等。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因病于2005年12月31日在北京逝世。 


人物生平


桂绍忠,安徽霍邱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1916年生(有一说是1915年6月24日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军队著名的红色医官。1961年晋升少将军街。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桂绍忠曾任红四方面军七十三师卫生部司药长、二一七团医务所主任,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四团卫生所所长等职。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参加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和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三过雪山草地,历尽艰辛,到达甘肃会宁。

在红军的队伍里,桂绍忠是做医疗卫生管理工作的,经常随部队艰苦转战。除了带领卫生部门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战场救护外,平时也特别强调卫生防疫工作,亲自制定卫生防疫制度,对传染病患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保持环境清洁卫生。他还经常带卫生所的同志下连队巡诊,用消毒的针头帮指战员们挑脚上水泡,给生病的同志熬菜糊、烧姜汤,工作精心、细心,受到指战员们的普遍称赞。

长征途中,特别是第三次过草地时,饥饿、寒冷、疾病夺去了许多战友的生命。桂绍忠带领团卫生队一面坚持行军、照顾伤员,一面同威胁部队的各种疾病作斗争。一次,劳累成疾的他患了伤寒,高烧一直不退。加上长期受冻、挨饿,身体极度虚弱,有人对他能活着走出草地没有信心,可他硬是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生命意志,咬紧牙关,坚持同大家一起走出了草地。

抗日战争时期,桂绍忠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二营卫生所军医,团卫生队副队长、队长,旅卫生处代理医务主任,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卫生处长等职跟随部队深人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履行自己作为卫生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1940年8月,百团大战中,三八六旅攻打对太行军区威胁最大的日军据点山西榆社县城,桂绍忠所在的七七二团担任主攻。部队伤亡很大,桂绍忠带着担架队跟着突击队前进,冒着枪林弹雨,及时将伤员全部抢救下来,而他自己却受了重伤。攻克榆社后,为了防止敌人反扑,部队立即转移到外线作战,200多名伤病员则留在根据地的山沟里隐蔽治疗。桂绍忠忍着伤痛,指挥担架队同日军斗智斗勇,频繁转移,多次避开敌人的搜查。当时正值炎热的盛夏,伤员中有的伤口化浓,有的伤口腐烂,加上恶劣的环境,吃不好,睡不好。一些人伤口疼痛难忍,实在坚持不了,就请求桂绍忠不要管他们了,叫其他人冲出去,能活一个是一个。桂绍忠理解他们的心情,对他们苦口婆心,说服安慰,坚定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最终,将他们全部带出敌人的包围圈,没有丢下一个伤员。为此,一二九师给他荣记二等功,获二等奖章一枚。

1941年秋,晋察冀边区反“扫荡”中,桂绍忠忙着救护伤员,却忘了自己也是伤员,伤口开始恶化,他同另外两名伤员一起被抬到格接铺荒山上隐蔽。他们在山头上隐蔽40多天,过着吃野菜、住山洞、盖芭蕉叶的野人生活。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桂绍忠既要照顾战友,又要分析敌情、研究对策。尤其是在敌人搜山的情况下,桂绍忠不顾个人安危,从这山头跑到那山头,多次鸣枪将敌人引向自己,使其他伤员化险为夷。直到反“扫荡”结束,他们才被接回医院。

解放战争时期,桂绍忠曾任太行军区卫生部部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卫生部部长、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卫生部部长等职,历经豫西、洛阳、开封、淮海、渡江、南昌、广州等重大战役、战斗。

1948年夏,桂绍忠所在纵队连续转战,连克洛阳、开封等城,紧接着,淮海战役打响了。在这期间,部队伤病员增多,各级救护所均设在战场附近。时任纵队卫生部长的桂绍忠立即决定,将卫生部的全体人员进行重新编组,设医疗救护组、轻重伤员手术组、后勤组,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当时正值暑天,骄阳似火,手术组夜以继日地工作。为防敌机轰炸,手术室的门窗都用黑布蒙起来,屋内闷热得如同蒸笼。桂绍忠几次昏倒在手术台旁,抬下去稍稍休息后,又继续工作。

1949年4月,渡江战役以后,部队南下作战。桂绍忠除了忙于医务救护工作以外,还以很多精力同江南酷暑、阴雨、虫害和各种传染病作斗争。针对江南常见的伤寒、霍乱、破伤风、气性坏痘等四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桂绍忠自编了《关于四种混合疫苗注射的具体办法》,印发各部队,收到明显效果。6月中旬,桂绍忠所在的二野四兵团直出浙赣线追歼逃敌,可由于长途行军作战,体力消耗大,加之环境气候不适应,生病的很多,有的单位竟高达60%~70%。陈赛司令员命令全军短期休整,突击治病。桂绍忠带领全体医务人员,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控制了各种疾病在部队中的蔓延。病员疫愈归队,指战员的体力得到了迅速恢复,保证了部队南下作战任务的完成。

新中国成立后,桂绍忠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卫生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校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总后勤部卫生部顾问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医疗救护和部队院校的医学科研工作,取得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其《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科研技术》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特别奖和纪念奖。

2005年12月,桂绍忠在北京病逝。


人物事迹



 

抗美援朝

1951年春,由于朝鲜战局的需要,桂绍忠被调到了入朝兵团,任后勤部副政委兼卫生部长。他首先对卫生部的人员进行了思想动员,然后给新老医务工作者都分配了任务,很多人分配去购买药品,准备战救器材,急救包、担架,为参战人员注射破伤风疫苗,对新医务工作者,则加紧专业训练,火线救护、战场救治、伤员搬运、防冻教育等。

2月中旬,桂绍忠随兵团领导前往天津,参加了周总理在天津召开的团以上干部动员大会,听取了陈赓将军对朝鲜情况的介绍,考虑到朝鲜后如何进一步开展工作。稍后即与有关人员拟订部队铁路运转计划,进行安全行车教育。3月下旬,3兵团司令部渡过鸭绿江。

部队入朝后,在新的作战环境中桂绍忠经常下车疏导交通,加速行军速度,避免敌机袭击。后勤部门主要任务是解决补给问题,经常派人与沿途的兵站联系,解决给养,有时还要派人就近向朝鲜老乡借粮,并防止违反纪律现象。部队宿营后,桂结忠要亲自检查,督促做好伪装,严防暴露亮光,遭来敌机袭击,严防特务向饮水投毒。

在部队向金化、铁原地区转移时,桂绍忠非常关心医院和伤员的转移。后方运来了罐头,就先让给伤员改善生活。桂绍忠决定将重伤员后送,要求医护人员先对伤员进行伤情处理,使他们基本上脱离危险。白天把伤员转移到山上的密林里,以躲避敌机的侦察和轰炸,天黑时登车出发。为了伤员的安全,他又想了许多办法:在山坡边垒起简易的登车台,与车厢底板同高,以便把伤员平稳地抬上汽车;让卫生人员做些沙袋放在车厢内,以减轻颠簸;还嘱咐司机,汽车时速不要超过25公里……在全体医护人员努力下,终于把重伤员及时转运到后方,得到及时的治疗。

6月6日,志愿军政治部下发了《全军振奋,加速准备,粉碎敌人的进攻》的指示。桂绍忠以此为整顿思想的锐利武器,亲自对后勤人员和医护人员进行了宣讲。1951年下半年,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这是医护卫生人员充实提高的有利时期。桂绍忠一方面向志愿军卫生部要人,一方面也派出部分人员参加学习,充实自己,学习与交流战场的医疗经验。1951年底,桂绍忠根据志愿军卫生部的要求,在团以下各级卫生部门成立了抗休克小组,大大降低了伤员死亡率。

1952年1月,美军飞机在朝鲜北部投下了大批苍蝇、跳蚤和蜘蛛等昆虫,作为军人,桂绍忠的警惕性非常,他接到报告后,便收集情况上报,并令各级卫生机关加以严密注意。为了开展反细菌战,在志愿军总部的领导下,从司令部、兵团、军、师到连都成立了防疫委员会和防疫小组,形成了防疫网,加强了防疫意识和力量。1952年夏,桂绍忠升任兵团后勤部代部长。

上甘岭战役开始后,桂绍忠领导兵团后勤部和15军后勤部,组成了一支强大的火线运输队,翻山越岭把物资运到部队需要的地方,将伤员源源不断送到医院或转后方。

由于桂绍忠对战争的贡献,荣获朝鲜乙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解放军第2军医大学副校长、校长,军事科学院院长,总后勤部卫生部顾问。1955年授衔为解放军军医大校,1961年晋升为少将。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