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钧(1919-1997),山东省寿光市人。1937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82年4月至1985年4月期间,任航天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人物生平
早年求学
张钧早年就读于济南齐光中学。
抗日战争
辗转太原,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一大队政治工作员,政治干事,政治指导员,
决一旅第三十八团一营政治教导员,决一旅教导大队政治教导员,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宣教科科长,三支队政治委员,济源独立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
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四纵13旅39团政委,后任第二野战军四兵团39师政治部主任等职,随军指挥参加南下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第二野战军随营学校副政委。
1950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39师政委,负责云南普洱等地的土改运动。
1956年,调任昆明军区公安军第二政委。次年,任云南省军区副政委。
1958年,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政委,后因第五研究所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张钧随后改为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参与战略导弹研制,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64年参与领导制订“八年四弹”规划,组织开展重点型号的研制,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975年参与部的领导工作。6月任七机部副部长。
1982年,升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部长,完成固体潜地火箭和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的研制。
在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和七机部一院任职期间,参加领导组建战略导弹研制队伍,建立健全各级政治工作机构和政治工作制度,组织完成重点型号的研制任务。
参与领导制订“八年四弹”规划,组织开展重点型号的研制,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文革”后,参与领导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恢复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和规章制度,负责组织某重点型号任务的科研后勤保障工作。
主持实现第一代型号向第二代型号的更新换代,贯彻“军民结合”方针,推进航天工业各项改革,主持制定80年代后期航天工业发展计划,促进了航天科技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