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政国(1913年-1972年4月16日),男,汉族,河南省息县人。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人物简介
廖政国(1913年—1972年4月16日),河南省息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黄安独立团副连长、连长,红四方面军警卫营连长、副营长,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营政治教导员,军委补充团营长、副团长、代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营长,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二路二支队支队长,挺进纵队第一团参谋长,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四团团长,新四军第一师一团团长,教导旅旅长,新四军苏浙军区第四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一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一师师长,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军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舟嵊要塞区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
1913年生于河南息县。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黄安独立团副连长、连长,红四方面军警卫营副营长,补充团营长、副团长、代团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
1935年5月随红四方面军长征。
1937年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8年任新四军第3支队6团营长。
1939年起任江南抗日义勇军2支队支队长,新四军挺进纵队1团参谋长,挺进纵队第4团团长。新四军第1师1旅参谋长,教导旅旅长,苏浙军区第4纵队司令员。
1945年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1师师长,第三野战军20军参谋长。
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副军长。
1950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副军长。参加了第二次、第五次战役。
1953年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军长。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战役。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60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毕业后,历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舟嵊要塞区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
1972年4月16日在南京逝世,享年59岁。
廖政国幼年读私塾,1926年进罗山第一高等小学堂读书。1930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在红一师政治部少年宣传队任副队长,参加了攻克金家寨和围攻六安城的战斗。次年2月调师参谋处任参谋,参加了攻打双桥镇,活捉岳维进的战斗,接着又参加了第二次反“围剿”的黄梅、英山、霍山等战斗,因作战勇敢,1932年1月调到黄安独立团任副连长。黄安战斗后任连长。
同年10月在军委警卫营当副营长时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的河口战斗,之后,跟随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11月进入陕南。12月从陕南城固出发,翻越大巴山,进入四川通江县境,开辟川陕边革命根据地。先后参加了粉碎四川军阀田颂尧的三路围攻和四川“剿共总司令”刘湘的六路围攻等战役。历任红四方面军警卫营连长、副营长、营政治教导员等职。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由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他奉命参加前梯队负责侦察工作,历尽艰难,两过草地,使前梯队顺利完成预定任务,为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创造了条件。第二年2、3月份先后在四分站和一分站任站长,负责转运工作,并参加了攻打天全、芦山等战斗。
1937年3月间,率部随红四方面军西路军行动,到甘肃河西走廊时西路军战斗失利,在大南山、江弯寺一带被国民政府军队冲散,他与战友们沿途讨饭,生活极端困难,但坚定地向延安方向前进。历时近两个月,在镇源附近被组织上接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第六队学习。翌年2月毕业后,调皖南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任副营长,两个月后任营长,率部活动于江南一带,指挥了溧水、白土、龙潭等战斗,开辟了江南根据地。1939年该部与地方游击队合编为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廖政国任支队长。指挥了松山、谷山等消灭反共反人民的“忠义救国军”的战斗,并率部夜袭日本侵略军重兵把守的上海虹桥机场。11月,所部改编为挺进纵队一团。1940年他任一团参谋长时,参与指挥了消灭日军的金牛山、板塔集和保卫郭村等战斗。不久,被任命为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第四团团长,又率部参加了如皋、丰利战斗,与日本侵略军血战了七昼夜,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同年10月率部参加了黄桥战役。战后,在给部队讲解手榴弹的构造原理和爆炸威力时,手榴弹突然引燃,面对听讲的干部战士,他毅然举起手榴弹让手榴弹在自己手上爆炸,因而失去右手成了“独膀子”。1942年底任一旅参谋长兼一团团长,1944年8月部队精简整编时任一团团长,年底在曹甸任教导旅旅长,在此时期内先后指挥了攻打淮安、车桥战役和沙沟等战斗。1945年春调任苏浙军区第四纵队司令员,在浙东反顽战斗中又参加新登、孝丰等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旅长、师长、军参谋长等职,率部在华东地区作战,参加了兖州战斗和泰安、鲁南战役的外线出击,以及孟良崮、枣庄、莱芜、鲁西南、豫东和淮海等许多著名的战役。在孟良崮战役中,他所在的第一师受令在砦山、塔山、蛤蟆崮、复浮山、界牌等地域阻击国民党军整二十五师、六十五师、一六〇旅东援的任务。在近60公里的阵地阻击战中,廖部英勇顽强,挡住了国民党部队的轮番进攻。1949年2月任二十军参谋长,先后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1950年任二十军副军长,率部赴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斗,代理军长职务,率全军参加二次战役、五次战役等著名战斗。1951年5月,成功地指挥了该军在华川以北、金城、金化东南地区的山地防御战,全军轮番打阻击战50余天,取得了歼敌21000余人的重大胜利。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骁勇善战,先后8次负伤,有“独臂将军”之称。
1953年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军长,该军所属第六十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空军及防化兵的配合下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及大陈岛的战斗。195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毕业至1970年先后担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兼参谋长、舟嵊要塞区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司令员。
在上海任职期间,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军委及南京军区有关部队建设、工作等指示,重视加强警备区部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经常深入部队检查指导战备、训练等工作,对部队要求严格。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主持上海警备区党委工作,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南京军区党委有关“文化革命”及部队要加强战备、保持稳定等各项指示、命令,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及在上海的余党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尽其所能地保护被“造反派”残酷揪斗的上海市党政领导干部。因此深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及其在上海余党的打击迫害,制造了大量的诬蔑不实之词,强加给种种莫须有的罪名,而且在他调离上海警备区,甚至逝世以后,江青反革命集团及其余党对他的诬蔑攻击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在严峻的斗争中,廖政国坚决采取各项措施,为稳定警备区机关、部队,加强战备、保卫上海的海边防和警备任务中做了大量的工作。1970年4月调任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1972年在南京逝世。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在1978年底召开的上海警备区第十五次揭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大会上,在1979年2月召开的警备区第六次党代表大会上,都宣布了南京军区党委批准的,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强加给廖政国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均应推倒的结论。1979年6月2日,上海警备区专门召开了平反大会,为廖政国将军彻底平反昭雪,并对受株连的所有人员和家属恢复名誉。
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芦家滩痛歼日军》。
《向上海近郊挺进》
《惠济河北的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