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开国少将

孙端夫_副本.png


      孙端夫(1911年—1974年6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1911年12月出生在虞城县贾寨镇(现属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孙场村。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4年6月8日,因心脏病去世,享年63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1911年12月出生在虞城县贾寨镇(现属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孙场村。10岁时就读于北京培根小学。15岁考人北平平民中学,18岁转入大同中学,19岁高中未毕业便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 

土地革命时期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一·二九”运动,孙端夫被选为法学院学生代表。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北平学联组织学生南下宣传抗日,孙端夫是领队之一。在济南,他们向山东省学联介绍北平学生运动情况,以济南第一乡村师范为核心,开展募捐和宣传活动。2月,孙端夫于北平大学法学院毕业,从教年余,步入军政生涯。

抗日战争时期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孙与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接触,接受马列主义,立志革命。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参加胶东特委领导的威海起义,起义胜利后,被任命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大队长。2月初,第三军西下攻打牟平。孙端夫指挥一大队率先攻入城内,活捉县长宋健伍,缴获一批武器弹药。不久,第三军遭到日军重兵围攻,被迫转移到蓬(莱)、黄(县)、掖(县)地区。一大队到黄县后,和当地游击队合编成第八支队军政委员会,孙任委员兼交际处处长。8月,改任蓬莱县县长。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日军占领蓬(莱)、黄(县)县城。八路军蓬黄战区指挥部成立,孙端夫任指挥,统一领导两县的游击战争。同年9月,山东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成立,孙任司令员兼蓬莱县县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春,胶东特委命孙端夫前往文登、荣城、牟平一带,组织建立东海军分区,并任司令员兼东海区专员。经过一年工作,东海区大块根据地建立。

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党组织调孙端夫任北海军分区司令员兼专署专员。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冬,日军纠集万人对胶东大扫荡。孙端夫带领部队坚持原地斗争,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日伪军的据点多被拔掉,迫使敌人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防守。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进入大反攻阶段。是年初秋,孙端夫回北海区指挥作战,经月余战斗,克龙口、下蓬莱、黄县,解放胶东重镇烟台,孙兼任烟台市长。

解放战争时期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孙任胶东军区警备第三旅旅长,转战胶济路沿线,先后攻克灵山、埠东、祚山等地。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孙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七师师长,率师参加鲁中、孟良、南麻、临朐等战役。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率部攻克周村,接着攻打潍县。在潍县战役中,所属团荣获军委授予的“潍县团”光荣称号。同年9月,济南战役时,九纵队担任助攻任务,孙端夫在传达战斗命令时,把“助攻”变“主攻”,同兄弟部队一起攻下济南。年底,孙端夫率师南下,参加淮海战役。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孙端夫改任八十一师师长。4月,率师参加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的战斗。

建国之后

1950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任八十一师师长兼政委。在第一次战役中,八十一师于新兴里歼灭美七师三十一团、三十二团和一个坦克营,首战获胜。

1951年9月,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中,孙亲自到先头连指挥,率领二四二团在照阳江南岸水内里、泉村一线突破南朝鲜伪军的防线。途中大小战斗10余次。一夜穿插60公里,提前56分钟到达指定地点,俘南朝鲜伪军千余,拦腰斩断伪军退路。全军受到志愿军司令部的通电嘉奖。孙受志愿军第九兵团通令嘉奖,荣立二等功。 

1952年9月,任27军代军长、军长。

1958年11月,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

1960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射炮兵指挥部副司令。

1969年9月,调北京军区任空军副司令员。 

1974年6月8日,因心脏病去世,终年63岁。 


所获荣誉



 

1951年9月,受志愿军第九兵团通令嘉奖,荣立二等功。

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