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开国中将

周希汉.jpg

       周希汉(1913—1988),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周家坳村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作战科长、八路军旅参谋长、解放军军长、海军参谋长、海军副司令员、海军顾问等职,参加了黄麻起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长征百团大战神头岭战斗林南战役同蒲战役临浮战役汾孝战役洛阳战役豫东战役挺进中原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第四兵团十三军军长、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参谋长等职,参与领导和组织建造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等工作,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倾注了全部心血。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11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周希汉,1913年8月27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周家坳村。1927年11月13日参加黄麻起义。 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麻城县独立营通信班长,独立团通信排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十三师三十八团共青团委书记,红四方面军总部参谋,红九军作战科科长兼教导队队长,第三十一军作战科科长兼教导营营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1935年3月,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强渡嘉陵江,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作战股股长,补充团参谋长,三八六旅参谋长兼太岳军区参谋长,南进支队司令员,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参加了百团大战、创建冀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神头岭、林南等一系列战役、战斗的组织指挥。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十旅旅长,第二野战军十三军军长。参加了同蒲、临浮、晋东南亚、汾孝、络阳、豫东、挺进中原、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一系列战斗、战役,取得生擒国民党将领六十一人的战绩。  

建国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十三军军长兼滇南卫戍司令员、滇南二委第二书记。 

1955年,周希汉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

1958年底,周希汉任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参谋长。

1963年3月,张学思接任海军参谋长,周希汉才真正放下参谋长的工作。其间,他组织并参与了中国第一次导弹试验;参与并筹划了总参组织的以原子战争为背景的陆海空三军联合演习等诸多大事。

1988年11月7日,周希汉因骨折住进医院。谁都没有想到,深夜2时许,周希汉却突然去世,享年75岁,骨灰安放在麻城市革命公墓。 


主要成就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七亘村、神头岭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参与指挥香城固战斗,参与领导开辟和发展岳南等地区抗日根据地。积极组织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多次粉碎日本侵略军的扫荡。

解放战争时期,他指挥所属部队参加了挺进豫西和陇海西段战役、平汉破击战役、洛阳攻击战役、宛东宛西战役和徐州外围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广西战役、滇南战役等许多重大战役。

建国以后,周希汉调到海军工作,是海军创建初期的领导人之一,参与指挥击沉国民党海军护卫舰“太平”号战斗、解放一江山岛战斗和辽东半岛抗登陆军事演习,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倾注了全部心血。他在兼任国务院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电子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期间,参与领导和组织建造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等工作。1973年胃癌手术后,他还始终关心着海军建设、积极出谋献策。


重要事迹


 

掩护首脑

百团大战第一阶段发起后,日军出动精锐部队报复,直扑卷屿沟,攻势凶猛。

八路军前指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首脑机关正撤至卷屿沟,仅有一警卫营掩护,情况万分危急。第十六团于羊儿岭与日军激战半小时,主阵地失守。刘伯承正愁手边无兵可调,忽闻周希汉率部赶至羊儿岭,与日军接火。刘帅舒口气曰:“好了,这下是赵子龙来了。” 

周希汉率部勇夺羊儿岭,阻击日军至黑夜。刘伯承在总结正太战役时,表扬羊儿岭战斗“起到了掩护首脑机关转移的重要作用,并使左右两翼得以安全转移。”

消灭一旅

1946年9月22日,国民党军第27旅和第167旅被晋冀鲁豫野战军包围在浮山一带。胡宗南立刻命令其号称“天下第一旅”的第1军第1旅前往救援,正中解放军“围点打援”之计。担任打援主要任务的是周希汉的第10旅。

国民党军第1旅前卫第2团刚到官雀村,就被陈赓兵团的第11旅包围。第1旅旅长黄正诚恼羞成怒,率领其第1团杀奔过来。在陈堰一带,被周希汉的第10旅第30团迎头拦住。黄正诚发动几次攻击,均被周希汉打垮。


双方激战到天黑,黄正诚被迫将部队撤进陈堰。周希汉立刻抓住战机,指挥其28、29、30团利用黑夜将敌人团团围住。经过一夜战斗,黄正诚的“天下第一旅”彻底被消灭。

国民党军整编第一师第一旅,装备精良,能征善战,号称“天下第一旅”。旅长黄正诚,曾留学国外,授中将军衔。

天下第一旅被歼灭,轰动了朝野。刘伯承于晋冀鲁豫军区干部会上曰:“同蒲方面打得很好!中央夸奖说‘这一仗出乎意料之外’”。

1946年9月26日,延安的《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向太岳纵队致敬》的社论。社论曰,此役“与中原部队的胜利突围、苏中南下的七战七捷,陇海路与晋冀豫歼灭蒋军同为光辉胜利。对于粉碎蒋介石进攻、争取国内和平民主,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我们欢欣庆祝之余,特向太岳纵队全体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礼!” [5] 

打垮黄维

杨围子,是双堆集东南最后一个据点,拿下杨围子,解放军军就可以直捣双堆集黄维兵团部了。

驻守场围子的是蒋军14军军部和所属第10师、第85师残部。14军是蒋介石嫡系部队,装备好,战斗力也较强。但在解放军的猛烈打击下,14军已丧失斗志,所据守的几个村庄,都一一被解放军攻占。最后,只剩下杨围子军部所在地了。

随着包围圈日渐缩小,14军军长熊绶春焦急万分,眼看着露天工事里躺满了伤兵无人管,上千匹的牲口大部打死在外壕,饥饿的蒋军士兵,用刀割马肉充饥,这一副山穷水尽的惨相,他悲不能抑,竟坐在掩蔽部里不时地掩面饮泣。他的参谋长梁岱,在浍河南岸溃败时,曾被解放军俘虏过。梁岱当时冒称军部的书记官,解放军就把他放了。释放时给他一封劝降书,要他交给熊绶春。熊绶春不接受投降,指望凭杨围子四周的开阔地进行顽抗,坚持到援军的到来。

周希汉采用了“壕沟战术”。即在场围子东面、北面、西面挖了许多条交通壕,逐日向杨围子逼近。

1948年12月11日,周希汉指挥的部队在杨围子周围挖成了连接贯彻的交通沟网,把熊绶春的14军围在中间动也不能动了。

12月11日下午4时,对杨围子的进攻开始了。解放军上百门榴弹炮、野炮、山炮、迫击炮的炮弹,就像下雨似地落入国民党军前沿阵地和纵深阵地,整个杨围子成了一片浓烟火海。随着硝烟,解放军突击队发起冲击。

前后不过十几分钟,杨围子阵地就被解放军全部占领。

周希汉率十旅西攻砀山,东斩津浦,阻敌北上,滞敌东援,首克李围子,继克沈庄,再克杨围子,连战连捷。

12月13日,进攻黄维兵团东北方向最后据点杨文学庄。黄维对所部下了死命令:“战则生,退则死”。周希汉所部进攻失利,伤亡严重。陈赓前来督战,与周希汉言:“你别难过,这一战打完了,损失多少我给你补多少?”周希汉以手附陈赓耳曰:“不必,我还有一个十旅呢。”原来,周希汉于豫西第十旅留守处和教导队埋伏了数千军,以备关键时刻用。陈赓大喜,挥拳击其胸:“你这小子!”周希汉终克杨文学庄,黄维兵团被歼。

周希汉晚年常说:“黄维虽不是我旅捉的,但他是被老子打垮的!”

毙俘众将

解放战争期间,周希汉率部共击毙和生擒61名国民党将军,大多为生擒,其中有8名两星将领,如国民党第八兵团司令、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汤尧,“粤桂剿总”司令喻英奇和黄正诚,邱行湘等。 

海军专家 

建国后,周希汉任海军参谋长职时,曾向海军党委建议在海军机关和高级军官中举行导弹装备的技术讲座,并请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海军党委讲课。

周希汉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组织进行的苏制“小火山”型岸基导弹实弹射击试验,试验成功。

周恩来总理向外宾介绍周希汉将军言:“中国海军参谋长,海军专家周希汉,希汉中文的意思是少有的英雄。”  

海防建设

建国初,北京有顺口溜曰:“海军的大庙,空军的楼,总后的礼堂第一流!”

海军的大庙,即为海军办公大楼,绿色琉璃瓦顶,高柱大墙,巍巍气派。

设计者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工程具体组织者和指挥者为时任海军参谋长的周希汉,负责中国大陆海防工程全面建设。 

主席塑像  

海军大院立一毛泽东挥手塑像,亦为周希汉于文革中组织指挥之工程。塑像高12.26米,象征毛泽东生日12月26日;底座5.16米,象征“五一六通知”;身高7.1米,象征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李作鹏任海直机关“毛主席塑像办公室”的主任,周希汉任副主任。

海军大院的主席像是1968年底开始做,由周希汉副司令亲自组织,从设计到完工搞了近一年,毛主席挥手姿态设计初稿后,海军领导要求很严,集体审看小样,通过后做了两米左右的定稿像,然后放大翻石膏模子再用汉白玉分段雕刻。为了石刻段块合理,毛主席上半身和手臂是连在一起,用一整块石头雕成,全身一共用三块整石组合而成。这座像一直保留到现在,是一座艺术效果较好的雕像。

培训越军

1950年春,周希汉奉命接受培训和装备越南人民军任务。他严格训练,严格要求,越军军事素质迅速提高。4个月后,陈赓来考核验收,获良好成绩。据说,周希汉训练的部队,后成为越军抗法之主力。更有趣的是,1979年南疆自卫反击战中,越军凡遇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三军便不战而退。听到这个消息,周希汉开玩笑说:“哪有徒弟打师傅的!” 


特殊经历


 

开除回乡

1931年3月,张国焘等人来到鄂豫皖,成立了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开始了党内“大清洗”。

周希汉被请进了保卫局办公室。有人揭发,他是个混进红军队伍的富农。大约一个月后,周希汉被迫缴出了包括军服在内的所有物品,得到了一身便衣,还有一张路条。上书:“周希汉系富农出身,开除回乡生产,沿途放行。”

为了讨回自身清白,更重要的是周希汉不愿离开红军,他决定回老家湖北麻城开具证明。

周希汉费尽周折,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拿到了麻城苏维埃开出的证明。上书:“周希汉家有佃田若干,靠佃田为生,是贫农,不是富农,他要求回红军。特此证明。”

可当他怀揣这件法宝找到部队时,竟无处安身,他只好到伙房帮厨。洗菜淘米,担水劈柴,什么都干。晚上还帮着给养员记伙食账。

不是第二天就是第三天,开过饭,他正在埋头清扫厨房,有个人走了进来。问:“还有锅巴没有?”

他听这声音好熟,一抬头,老天,是老上级徐向前!看见穿着便服、样子有些狼狈的周希汉,徐向前先是一愣,然后关切地问:“怎么搞成这个样子?”

这一问,问得周希汉眼圈都红了。他忙从怀中掏出那份证明,把自己的遭遇说了出来。

听完后,徐向前立即找到张国焘,有些生气地说:“周希汉还是一个小孩,不懂什么事,跟着我工作时很积极,怎么会是改组派和富农分子呢?”随后徐向前把周希汉留在了机关,给徐向前当书记员。    

被灌辣水

1932年,蒋介石亲统大军对鄂豫皖红军发动了第四次“围剿”。张国焘当时正沉浸在黄安、苏家埠等战役胜利的欣喜之中,认为反动军队不堪一击,不仅不让连战疲劳的方面军主力适时休整,做好反“围剿”的准备,反而强令部队去打麻城。结果麻城没打下来,西线“围剿”的敌军攻势凌厉,根据地腹地告急。张国焘这才下令撤麻城之围,又命已经更加疲劳的红军主力去迎头将西线之敌击退。

“瞎指挥!”周希汉发了几句牢骚,“我们应当转移到机动位置,趁着敌人举师清剿之机,引诱他一路深入到对我们有利的地点干掉,然后各个击破嘛。这样把部队拉上去要吃亏的。不该打的去打,不该保的去保,搞的什么名堂?”

有人告了密,并且反应他在苏家埠战役后丢失过一批战利品——手枪子弹。保卫局马上报告了张国焘。

张国焘又惊又怒:“好大的胆子,敢在背后这样讲我!会不会是有人指使的”他下令严加拷问,“灌他辣椒水。”被绑在条凳上的周希汉,拼命地挣扎,拼命地大喊大叫:“我不是改组派呀!”“我不是反革命呀!”没容他叫出第三声,混浊的辣椒水便灌进了他的口中。

刚灌下去,徐向前便闻讯赶来了。他把张国焘请到一边的房子里,解释了“丢失子弹”事件只不过是警卫排长从周希汉保管的子弹里拿走了点没打招呼。他以党性原则担保周希汉并不晓得领导层有关决策的意见分歧。指徐张在对待国民党军围剿上观点相左。“最多是个自由主义的问题嘛,他是我的书记员,我以后严加管教就是。”

大敌当前,张国焘勉强给了徐向前个面子。周希汉这才醉酒般地被架走了。   

险被冤杀

西线的敌人没有被击退,方面军主力却受到大量消耗。苏维埃中心七里坪也丢了。大军一路东撤,始终没有摆脱被动的局面。9月27日燕子河会议后,打下应山并以该地为依托的战略意图也没能实现。狂妄轻敌的张国焘被敌人的凶狠吓得惊慌失措。他明知被动局面是由他造成的,却无论如何不愿意承认,也惧怕和恼恨别人说穿了这一点。看见曾经背地说他“瞎指挥”的周希汉,他心中陡然生出了杀机。

张国焘认为周希汉在总部为他安排的房子孤零零的,易受敌机轰炸是谋害他。张国焘兴师问罪,周希汉硬邦邦地甩出一句:“我没有要谋害你。你想怎样就怎样吧。”张国焘扬了扬下巴,手随便朝一个方向指了指:“处决,马上!”周希汉便被反剪双臂押出了院子。

周希汉被押到荒凉冷寂的河滩上,他意识到,最后的时刻到了。他应该喊口号了。于是,他扯开嗓门,用尽了平生的力气喊起来:“共产党万岁!”

正在这时,河滩上游方向传来一声喝问:“你们在干什么?”随后便有两人赶了过来。来人是徐向前总指挥和政委陈昌浩。

原来,徐向前和陈昌浩正在河滩上散步,听见有人喊“共产党万岁”就赶过来。走到近前,看见被绑着的是周希汉,两人都有些吃惊。有人向徐向前报告说,奉张主席之命“处决改组派”。徐向前没有理睬那人,却问周希汉:“怎么回事?”

周希汉的脖子还在梗着,气哼哼地说:“张主席说我安排的房子要遭到敌人飞机轰炸,是有意谋害他。”

徐向前同陈昌浩对视了一眼,徐向前喝道:“放了他。”

没人动手。“我说放了他!张主席那里我去讲!”徐向前不满地提高了声音。

绑绳被解开了。

 

人物轶事


 

述而不著

周希汉晚年述而不著。

周希汉言:“兵是兵,将是将,帅是帅。光杆司令打不了仗,一群兵也打不了仗。是兵不能讲是将,是将不能讲是帅,有多少功劳是靠自己讲的?”

将军又言:“就那么一仗,司令写文章讲是司令指挥的,政委讲是政委指挥的,副司令又讲是副司令打的。一仗成了三仗。多荒唐啊!历史不是写出来的。” 

1987年5月,周希汉将军离休。

同年秋,解放军军事博物馆为纪念建军六十周年,举办老将军书画展,将军送展作品为书法立轴,七个大字:铁马金戈入梦来。


亲属成员

  

父亲:周祁耀

夫人:周璇,原名柴英,山西省荣和县(今万荣县)人。  

长女:周鄂,1943年3月,未满两个月,夭亡于行军途中。

次女:周晋,与周鄂孪生,1943年3月,未满两个月,夭亡于行军途中。

长子:周太安,1944年9月1日生。周希汉解释:孩子怀孕在太岳,出生在延安,取了太岳的“太”和延安的“安”,组成“太安”这个名字。  

次子:周太阳,1946年8月28日早晨生。

三子:周南征

四子:周抗援

小女:小名周娇娇,大名周晓红。


所获荣誉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人物评价


 

新华网:周希汉“立身有傲骨,打仗如绣花”。  

人民日报:周希汉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在6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转战南北,身经百战,历尽艰辛,鞠躬尽瘁,为党为人民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在极端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周希汉同志身先士卒,英勇善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发扬不畏强敌、英勇善战、能打硬仗的作风,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战绩卓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海军创建初期的领导人之一,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倾注了全部心血。他在兼任国务院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电子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期间,以党的事业为重,排除林彪、“四人帮”制造的各种干扰,参与领导和组织建造我军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等工作。为人民海军的发展壮大,为捍卫祖国的领海主权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人民日报》1988年12月6日)

凤凰网:铁汉豪杰周希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刘伯承:周希汉为“我们的赵子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海军专家周希汉,少有的英雄。

 

后世纪念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战将星丛书——周希汉中将》  

电影《战将周希汉》  

周希汉海军中将墓位于湖北省麻城市革命公墓。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