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贯五(1902年~1987年3月20日),江西省吉安县人。1927年任本村农民协会副主席,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7年3月20日于南京逝世。
简介
周贯五(1902-1987)原名周经魁,别名周昌湛,江西省庐陵(今吉安)县人。1927年任本村农民协会副主席。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第三军九师二十七团宣传员、书记官,红一军团第二师一团特派员、师特派员,军团直属队总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部锄奸科科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生平介绍
1902年10月10日生于江西省庐陵(今吉安)县敖城区介富村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家庭。7岁入私塾,13岁起半读半学徒两年。20岁父亲病逝,家庭生活日益困难,被迫到本村义利荣杂货店当学徒维持生计。
1926年,在大革命风暴推动下参加当地店员工会,次年任乡农民协会副主席。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3军第9师27团宣传员、书记官,红1军团第1师第1团特派员,第1师特派员,军团直属队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中央红军的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直属队政治处调研股股长。参加平型关战斗后,任第115师343旅政治部锄奸科科长。
1938年6月,第343旅组成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任纵队组织部部长兼锄奸部部长。同年9月,随部进至津浦铁路以东的冀鲁边平原地区开辟敌后根据地。此后,他在该地区坚持斗争5年之久,历任东进纵队第6支队政治委员,冀鲁边军政治委员员会书记兼冀南行署第6专员公署专员,第115师教导第6旅政治委员兼冀鲁边军区政治委员,冀鲁边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参与指挥了韩家集战斗和反顽、反“扫荡”作战,并积极组织发展地方武装、建设抗日政权,领导打通了与清河区的联系,为创建和发展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4年1月,冀鲁边和清河区合并为渤海区,任渤海军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由渤海军区部队编成的山东军区第7师政治委员。
1945年10月,第7师等部奉命进军东北,他被留任渤海军区政治部主任,继任军区副政治委员。
1946年6月与司令员袁也烈指挥攻克德州,兼任德州军管会主任。翌年10月,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成立,任纵队政治委员和党委书记,遂率部参加胶东保卫战和周(村)张(店)、潍县等战役。后任华东地区南下干部第3支队司令员,率4500余名干部随军南下,为新解放区建设提供干部资源。
1949年任南下干部第三支队司令员。参加了济南等战役。
建国后
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东军区干部管理部第二副部长,浙江军区(后改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浙江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是中共九大代表,第三、四次全国人大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3年任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
1987年3月20日于南京逝世。
担任职务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第3军9师27团宣传员、书记官,红一军团第二师一团特派员、师特派员,军团直属队总特派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政治部锄奸科科长,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锄奸部部长,第六支队政治委员,教导第六旅政治委员兼冀鲁边军区政治委员、代司令员,渤海军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暂编第七师政治委员,渤海军区副政治委员,南下干部第三支队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干部部第二副部长,浙江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是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特邀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个人荣誉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他是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特邀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相关著作
《艰苦奋战的冀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