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老兵风采

    雪山脚下,老兵不忍说“再见”

    ■张 政 刘铸辉

    脱下军装,告别营盘。在离队前的日子,老兵们最后一次精心擦拭钢枪,最后一次参加巡逻执勤,最后一次走下哨位,最后一次向哨位庄严敬礼……每一次告别的时刻,老兵们都尽力保持微笑,却始终说不出那句“再见”。在心里,他们舍不得离开边防线,舍不得离开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

    脱下军装,也将迎来新的人生旅程。军旅岁月中的酸甜苦辣,也在这一刻化为人生的财富,让老兵收获更多前行的勇气。

    脱下军装,更是值得回味的时候。老兵走了,但老兵留下了什么?望着老兵的背影,新兵们也在心中思考,该怎样在老兵走过的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又到退伍季,在你心中,与老兵有关的故事有哪些?请看本期来自边防一线的特别报道。

    ——编 者

    深情眺望雪山、与战友拥抱告别、再吃一口油馕、将放心不下的事再叮嘱一番……金秋退伍季,这是新疆军区某团官兵深情送别老兵时的场景。

    最初的选择——

    这片蓝天,给了我希望和勇气

    “耿银虎!”跨步跳出巡逻车,突然听到远处有人在叫他的名字。一瞬间,中士耿银虎的记忆,回溯到多年前到部队报到的那天。

    记忆中的那天,结束了从湖北襄阳到新疆库尔勒的漫长旅途,耿银虎跳下火车,抬头看到一片蓝天。他那压抑许久的心情,瞬间放晴了。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连多日的长途跋涉,越走越荒凉的环境,让这个湖北籍战士的心里一下子没了方向。改变他心意的,就是头顶的这片蔚蓝。

    “边疆的天,比家乡的天更蓝。”耿银虎给自己鼓劲。

    再聊一次天。

    挥手告别。

    身旁的老兵杨鹏程听出了他语气中的失落,安慰他说:“除了天蓝,这里还盛产香梨,咬一口沁人心脾。这里的水也很清冽,越喝心越透彻、清凉。”

    自打来到新兵训练基地的那天起,耿银虎内心深处的斗争就没有“消停”过:他抗拒边疆与家乡全然不同的环境,他质疑自己曾经笃定的选择,他抱怨新兵训练的严苛……

    但这些脑海中的“不平”,总能在耿银虎一次次取得的微小成绩和进步中被抵消和冲淡,继而变成他身体中无形的“能量”,推着他不断地拼搏、向上,一次次追赶,取得更大的成绩。

    下连后的一个傍晚,连队组织五公里武装越野考核,沙尘暴肆虐过的营区稍显凌乱。

    连长站在队伍前公布成绩,身边战友的答“到”声铿锵有力,耿银虎却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他的成绩垫底,并且是连队考核没过关的唯一一人。

    耿银虎的答“到”声绵软无力。他没有注意到,站在身前的杨鹏程的身体,随着他的声音微微一震。

    晚饭后,杨鹏程“啪”地将一张“军令状”拍在连长面前:“从今天起,我和耿银虎结对训练。3个月后他还过不了关,我这个班长就不干了……”

    3个月后,在杨鹏程陪伴下,耿银虎顺利通过了考核。那天,卡着及格线冲过终点的耿银虎,扑倒在战友双臂中……听着战友的欢呼声,那一刻,站在不远处的杨鹏程眼睛也湿润了。

    如今,耿银虎已是连队优秀军士,当年带着他训练的老兵杨鹏程要退伍了。离队前夕,杨鹏程专门来与耿银虎道别:“退伍回山东老家也挺好。北方天也很蓝……”他只是担心,自己再抬头看天空时,想起连队的战友心里会难过。

    那个下午,时间飞快。杨鹏程和耿银虎一起聊天,回忆着他们共同走过的军旅青春。

    老兵说,守防的日子平淡无奇,平淡到甚至想不起做过什么特别的事情,却一辈子也忘不了。

    “坚持自己最初的选择。”杨鹏程的话,耿银虎记在心里。边疆的天空清澈、广阔,带给人希望和勇气。送别老兵之后,耿银虎就喜欢上了仰望天空。每次抬头看天,他就会想起当年班长的鼓励。

    初秋清晨,耿银虎带队踏上巡逻车,向着远方的点位进发。身边的新战友,稚气未脱的脸上透着坚定,就像当年的自己。他学着杨班长的样子说:“来,打起精神,我们一起唱首歌。”

    守望的责任——

    那座雪山,让我懂得了攀登的意义

    上等兵孙海鹏的右腿上有块伤疤,那是在第一次巡逻时,雪山给他留下的“见面礼”。

    孙海鹏喜欢爬山,入伍前,他把家周边的山都爬了一个遍。他的家乡在重庆万州的大山里,因为出门就是山,当地人打小就习惯了翻山越岭。即便如此,他这个山里娃还是被雪山的巍峨所震撼。

    “高原巡逻,可不像在其他地区爬山那么简单。”刚到驻守喀喇昆仑的某边防连,望着营区外绵延的雪山,孙海鹏的心里蠢蠢欲动,并没有把班长的话听进心里。

    下连不久,连长给新兵做动员,孙海鹏才知道,原来这些在视野中相对高差并不大的雪山,每一座的实际海拔都超过了5000米。

    孙海鹏第一次爬雪山,老兵李泽宇背着氧气瓶一直跟在他身后——他是那天巡逻队里唯一的新兵。呼吸短促、胸口憋闷、脚步沉重……这次攀登,孙海鹏真正体验到了高原环境的严苛。

    “山顶是祖国的点位,我坚持,因为我是一名军人。”那次巡逻归来的教育课上,连长的发言,让孙海鹏懂得了一个道理:入伍前后同样是在攀登,不同是海拔的增加、更是身份的改变。

    翌年春天,表现优异的孙海鹏被临时确定为巡逻队成员。这次的目的地是冰川后方的一个点位。山上积雪未融,爬上山后他发现,山顶最明显的标志物,是仅有几块石头堆砌的“尼玛堆”。

    已是一级上士的李泽宇说,这个石堆,在他第一次登上雪山巡逻时就已经“守”在这里。

    “在我们还没来到边防之前,已经有无数前辈守卫着这些点位,如今我们来到这里,攀登的是雪山,扛起的是卫国戍边的责任。”

    李泽宇退伍离队前,要求再参加一次巡逻。在此之前,这位老兵因身体原因,已经不再参与高海拔点位巡逻。

    那天翻越冰川时,孙海鹏主动接过李班长身上的装具,一件件背在自己身上,就像当年老班长为自己背装具一样。

    爬上山顶前,巡逻队在路边休息,李泽宇对坐在身边的孙海鹏说:“你看这一片雪野中,我们踏出来的这行脚印就是一个‘一’字,这是一家人的‘一’,也是一以贯之的‘一’。”

    孙海鹏望着老班长脸上写满的深情,读懂了他心中的不舍,也坚定了接力守防的决心。

    又一次巡逻启程了。登上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孙海鹏在心中默默向远方的老班长致意,又一次感受作为一名边防军人的荣耀。

    难舍的战友——

    一块油馕,也是战友情深的味道

    “班长,吃馕。”战友的一句话,把下士章明华从岁月洪流中拽了回来。

    这一刻,章明华心里一阵酸楚,那些守防青春的酸甜苦辣涌上心头。他所在的连队,一直有个送老兵的传统:老兵离队前再吃一块油馕。

    金灿灿的油馕,散发诱人的香味,连队战友心里,这也是战友情深的味道。

    章明华还是新兵时,曾哭着送别自己的班长杨军。那天,杨班长咬了一口馕,却怎么也咽不下去。如今,章明华也要脱下军装与战友告别,他才明白,退伍前的食不甘味,只因内心万般不舍。

    章明华记忆中,人生的第一块油馕就是杨班长递给他的。

    那是一次野外训练保障,当年还是列兵的章明华一大早登车赶往驻训地,却把干粮包遗落在营区。夜深人静,距保障任务结束还有数小时,检查警戒点位的班长杨军从堑壕里猫着腰钻了过来。

    “班长,有啥吃的吗?”章明华嗫嚅着问道。杨军听罢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油馕,小心翼翼地打开塑料袋递了过去:“吃口馕,这个香。”

    章明华清晰地记得,那天傍晚,天边绚丽的火烧云,美得让人舍不得移开眼睛,烈日暴晒后的戈壁滩,蒸腾着热浪。

    伴着远处靶场上隆隆的炮声,他接过带着战友体温的油馕,用手轻轻掰下一块放到嘴里,那滋味他一辈子也忘不了。

    如今,章明华想起那块馕饼的滋味,还是会特别想念杨班长:“忘不了他治愈的笑,忘不了每一个并肩战斗的兄弟。”

    这几个月,章明华班上的列兵王勤勤一直闷闷不乐:入伍后第一批送走的退伍老兵,就有自己最贴心的章班长。

    “班长,吃馕。”王勤勤说完这句话,章明华笑了:“这块馕一定要吃,咱们一起吃!走到哪儿,都不会忘记这块油馕的滋味。”

    一块普普通通的油馕,一起吃过苦、一起守过防的亲密战友,最能体会到它的香甜。

    永远的连队——

    当一天连队的兵,一生都是连队的兵

    “班长你说过,我是你带过最‘刺头’的兵。我叫艾力,永远是你带的兵。”艾力紧紧拥抱了他的班长赵鑫,泪水打湿了班长的肩膀。

    维吾尔族战士艾力曾是个十足的“刺头兵”。性格叛逆、脑瓜子灵活,初入军营的他,经常给班长赵鑫“惹麻烦”。

    “赵班长,你们班的艾力,已经在单杠上吊了快10分钟了,谁劝也不下来,你快去看看吧!”时光回溯到几年前,下士阿巴拜克日急匆匆地找到赵鑫,把他拉到楼下的器械训练场。

    这时正在吊单杠的艾力脸憋得通红,双臂的肌肉轻微抽搐。看到赵鑫来了,艾力重重地摔在地上。赵鑫啥也没说,默默地将艾力背回了宿舍。

    宿舍床边,赵鑫为艾力揉搓着紧绷的肌肉,询问他为啥这么做。原来,连队特意安排大学生士兵何龙强,给艾力等少数民族战士补习汉语,面对即将到来的器械训练考核,两个人还结成了对子,共同训练。

    单杠前,两人“较上了劲”,约定谁能在单杠上吊10分钟,谁就赢了……这才有了两人在器械场上的“单杠较量”。

    赵鑫语重心长地告诉艾力,战友之间要互相补台,没有必要争一时输赢,大家都是兄弟,一起进步才是最聪明的选择。

    在赵鑫所在边防连,“传帮带”的形式有很多。军营中老兵和新兵之间有“传帮带”、退伍老兵和在部队服役的战士之间,也有一种特殊的“传帮带”。

    “离队不离心,老兵永远是连队一分子。”连队有这样一项传统:退伍老兵离队后,会不定期地给连队写信告知近况;连队也会定期邀请退伍老兵回到部队讲课,传承连队精神。

    这些年,退伍老兵还自发组成“老兵服务队”,帮助连队战士排忧解难。退伍老兵张子豪离开部队后,一直生活在距离连队最近的县城,定期回连队送物资、看战友,他说:“当一天连队的兵,一生都是连队的兵。”

    这个秋天,几位老兵启程返乡。临行前,他们已经和连长约定好了下次归队的时间。

    “艾力,以后你也是一名老兵了。”赵鑫拍了拍艾力的肩膀,笑着说,“要有个老兵的样子!有事给我打电话,我的号码永远不变。”

    不远处,营区里的白杨树随风落叶,一片一片,像飞舞的蝴蝶,四面八方旋转,最终聚到了树根的周围。离开树枝的落叶,在不久的未来将化作春泥,滋养大树生长得更加茁壮。

    (本文摄影作者:韩 强  刘 涛 )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