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开国上将

杨志诚.jpg

       杨至成(1903.11.30-1967.2.3),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贵州省三穗县八弓镇木界村人,侗族。在革命生涯中,历任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军部副官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务部部长、中央军命军事委员会总经理部兼红军总兵站主任、总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中革军委先谴工作团主任、军委采办处主任、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军委后勤部部长兼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兵站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黄河两延卫戌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东北人民自治军后勤部政委、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华中军区和中南军区军需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部长、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等职,参加南昌起义湘南起义、红一方面军长征东征战役西征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等职,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7年2月3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4岁。中文名杨至成别名杨梦清(乳名)、杨序清(学名)、杨至诚、李康(留苏名)国籍中国民族侗族出生地中国贵州省三穗县八弓镇木界村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11月30日,杨至成生于贵州省三穗县木界村一个富裕大户人家。7岁开始读私塾。

1921年(民国十年),杨至成毕业于省立农业中学。大革命时期1923年(民国十二年),杨至成在重庆入川滇黔联军,任军需官。1926年(民国十五年)春,杨至成随联军到广东,考入黄埔军校第5期。同年经周逸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民国十六年)春,正当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时,杨至成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反击叛军夏斗寅部的战斗。后被派到由贺龙任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3师任连政治指导员。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民国十六年)8月,杨至成参加南昌起义。起义部队南下广东作战失利后任连长,随部艰苦转战于闽粤赣湘边。1928年(民国十七年)春,杨至成参加湘南起义,在与前来镇压起义的国民党军许克祥部作战中右腿受伤。同年4月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任工农革命军(后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28团1营4连连长。在参加反国民党军“进剿”作战中腹部受伤,随即在反“会剿”作战中兼任留守处主任,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负责伤病员的管理工作,解决给养和医药供应。1929年(民国十八年)1月,杨至成随红4军向赣南、闽西进军,任军部副官长。1930年(民国十九年)起,杨至成任红12军副官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务部部长,中央军命军事委员会总经理部兼红军总兵站主任、总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先后组织建立了中央苏区的“赤色邮政”,红军的有线电话网和无线电通讯联络,建立了枪械、弹药、被服、纺织、鞋袜、卫生材料等20余个工厂,建立和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保障红军的物资供应,并创办了后勤学校。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虽遭受“左”倾领导人的错误打击,被降为供给部科员,但仍勤勤恳恳做好组织分配的每一项工作。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0月,杨至成随红一方面军长征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1月,遵义会议后,杨至成任中革军委先谴工作团主任。到陕北后,杨至成任军委采办处主任和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参加东征西征战役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2月,杨至成任军委后勤部部长兼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兵站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杨至成任中共中央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黄河两延(延长、延川)卫戌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冬,杨至成因积劳成疾赴苏联就医。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起,杨至成先后入苏共远东局党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1年(民国三十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杨至成与刘亚楼、卢冬生等准备经蒙古回国,但由于边境地区遭日军严密封锁,被迫滞留乌兰巴托,靠卖苦力甚至讨饭为生。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1月,杨至成回国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政治委员。一边组织领导后勤工作支援东北解放战争,一边组织建设后勤学校和开展军工生产,初步奠定了东北部队物资供应的基础建设。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杨至成任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大力组织扩建军需工厂、兵站、医院和仓库,为部队进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提供了物资保障。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夏,杨至成随第四野战军南下,先后任华中军区和中南军区军需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部长、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在中南地区组织领导创建各类军需工厂、仓库、医院和学校,同时组织接收和发展了地方轻工业。建国之后1955年,杨至成调任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1958年,杨至成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

1962年,杨至成任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1967年2月3日,杨至成因突发心脏病在北京逝世主要成就制作首批军装1929年4月,杨至成用5万元筹款,建立了一个临时被服厂,领导全厂职工不分昼夜加班,生产出4000多套带领章、红五星军帽挎包绑腿皮鞋的灰色军装,让红四军第一次穿上红军统一制作的军装创办赤色邮政1930年4月至1933年7月,杨至成以瑞金、宁都兴国为中心,开设了五条兵站线,即建宁——广昌——宁都线;建宁——石城——宁都线;东陂——洛口——宁都线;招携——黄陂——宁都线;瑞金——宁都线。把兵站线建设成为瑞金首都连接前线、四通八达的“传递网络”,把中央出版的《红色中华报》、中央军委的《红星报》和其他报刊、书籍、信函、邮包等发往各地、各部队,而基层的信件、邮包也能通过“网络”及时送到目的地和收件人手里。东征战役保障1936年2月,杨至成领导后勤部筹集棉布2000匹、棉花8000斤、毛皮2000张、粮食330万斤、食盐5000斤,建立起被服厂、兵工厂和3个后方医院,组织起1000人的运输队、3000人的担架队。后勤保障迅速准确,使红军在两个多月的东征战役中歼国民党7个团、缴枪4000多支、筹款30多万银元、扩大红军8000多人。辽沈战役保障1948年6月,杨至成以佳木斯为中心,在佳木斯、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和鸡西等地很快建立起具有相当生产能力的机炮厂、手榴弹厂、子弹厂、雷管厂、电器厂、被服厂、鞋帽厂、制药厂等军工厂36处,50多个兵站和医院、仓库,职工达2万多人。仅手榴弹厂月生产能力就达到20多万枚,被服厂日产量9000多套、布鞋厂日产量1万双。为辽沈战役提供军衣、帽、鞋300多万件,其他物资20万件,有力地保障了东北解放战争的供给。主要作品《杨至成诗文集》,2013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再版。

所获荣誉

1955年,杨至成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新华社:杨至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的开拓者和重要领导人。1988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解放军将领传》第六集评价:杨至成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在40多年的奋斗中,他出生入死,历尽艰险,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欣欣向荣,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众多勋劳,受到党、军队和人民的尊敬。他忠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信共产主义必定胜利。他有很高的觉悟和很强的组织纪律性,一贯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时时事事顾全大局,光明磊落,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私地走过了杰出共产主义战士光辉的一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杨至成是红军大管家。人物纪念文章

《由苏联归国后的杨至成将军》

《杨至成为红军“管家”》《卓著功勋铭青史崇高精神励后人——纪念杨至成将军诞辰110周年》《纪念杨志成将军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三穗县召开》书籍《杨至成将军》(1996年05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杨至成将军传奇》(王国华编写)视频《开国上将之杨志成(中国将帅65)》《中国将帅》杨至成电影杨至成火线供给故居杨至成故居位于中国贵州省三穗县八弓镇木界村纪念馆2003年,三穗县人民政府建立杨至成纪念馆。该馆占地面积460m2,建筑面积约200m2。展览大厅收藏有从南昌起义红军长征、抗战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各种资料、图片、书画和杨至成身前的许多珍贵遗物,共有照片86张、衣物10件(套)用品8件,书籍6本,文件25份,书信4封。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