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退役军人胡晓春——
迎客松下的“哨兵”
■王逸群 梅良仿 黄亚明
胡晓春对迎客松的支撑杆进行检查。新华社发
黄山风景区第19任守松人、退役军人胡晓春,已经快1个月没下山了。
8月13日,习主席给安徽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对他们继续发挥“中国好人”榜样作用提出殷切期望。习主席在回信中说,你们长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充分体现了敬业奉献精神。
“收到回信,我们十分激动,每读一遍心里都热乎乎的,久久不能平静。”胡晓春说,最近是黄山风景区旅游旺季,听说习主席给他和同事回信,不少游客前来观赏迎客松时,都希望与他合影留念,请他讲讲自己的故事。胡晓春总是先指一指挂在值班室的那件迷彩服,“我是从部队退役后,到黄山风景区来工作的”。
1999年,胡晓春参军入伍。新训期间的战友张伟回忆:“他话不多、执行力强,班长交代的任务,总能不折不扣地完成。”
张伟记得,那年冬天,连队官兵挖塘清淤。天寒地冻,泥塘里满是冰碴,胡晓春第一个蹚了进去。尽管冻得直打哆嗦,他还是挥起铁锹就开始干。深受感染的战友们纷纷走下泥塘,任务顺利完成。
2006年,4次被评为优秀士兵的胡晓春退役回乡,成为黄山护林防火专业大队玉屏小队的一名护林员。胡晓春的队友、时任迎客松守松人的徐东明说:“他做什么事都冲在前面。”
徐东明忘不了2008年那个暴雪肆虐的下午。当时,受连续20多天恶劣天气影响,皑皑积雪压得迎客松的枝丫“抬不起头”。黄山风景区管委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要求全体护林员扛毛竹上山搭建支架,确保迎客松无恙。
“迎客松保卫战”打响后,胡晓春从距山顶7.5公里的慈光阁开始登山。爬了4个多小时后,他第一个冲上迎客松所在平台。看到胡晓春扛着几十斤重的毛竹,脸颊通红、头上冒着热气,徐东明心生感慨:“真不愧是当过兵的人!”
徐东明回忆,胡晓春担任护林员期间,负责的路段“情况”最多,“他不仅及时注意到岩石风化、树枝折损等细节,还能提出解决方案。”因为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2010年6月,胡晓春成为徐东明的“替补”守松人。
研究松树生长状态,学习冬季支撑杆使用方法,请教病虫害防治细节……走上新岗位后,胡晓春事事勤学好问。2011年,他从徐东明手中接过望远镜和放大镜,成为第19任守松人。
徐东明离开后,面积只有6平方米,摆着一张简易床、一套桌椅、一台监控电脑和一些检测工具的值班室,成为胡晓春在黄山上的“家”。陪伴他的,是值班室外10多米远的那棵千岁高龄的迎客松。
为了照顾好这位“老伙计”,白天胡晓春每隔两小时进行一次例行检查,如遇雷暴等天气,每半个小时就要巡查一次。夜深人静游客散去,他提笔将当天的巡护情况详细整理到本子上。寒来暑往,胡晓春的《迎客松日记》写满一个又一个笔记本。
然而,许多“危险的细节”,没有记录到本子上。
2012年8月,台风“海葵”来袭,黄山市遭遇大风和强降雨,迎客松的枝条摆幅很大。胡晓春和同事们腰上捆着绳子,紧急为迎客松做加固处理。狂风卷着暴雨直往人怀里钻,他们坚持作业,保证迎客松的安全。
2018年初,持续一周的雨雪冰冻天气,让黄山风景区的树枝结起十几至三十几厘米长的冰挂。除冰除雪,监测气象变化,对可能出现断裂的“手臂枝”加装支撑杆……胡晓春和同事们昼夜守护。
这些年,胡晓春每年有300多天守在迎客松旁,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对我来说,迎客松不单单是一棵树,守护好它,就如同守护好家人一样。”在胡晓春看来,“迎客松是有‘回应’的”。夜深人静时,月光给迎客松镀上一层银色,风轻轻拍打着松针,“就像老朋友给你点了一首歌”。
对胡晓春而言,有如此美妙的“音乐”相伴,“再苦再累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