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陆军

教导队有个“热心肠”

■王轶  刘含  倪少杰

“糟糕,明天没有可换的衣服了!”一天的强化训练结束,正在陆军某部教导队集训的战士王赛杰回到宿舍,突然想起洗好的衣服还没晾,急忙跑到水房,却发现洗衣机里空空如也。

王赛杰立即赶到晾衣棚,发现自己的衣服整整齐齐挂在那里。“不会又是陈教员吧?”早在集训前,王赛杰就听说教导队的军士教员陈双河是个“热心肠”,经常默默为大家做好事。

果不其然。向陈双河道谢后,王赛杰与他攀谈起来,这才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原来,陈双河在工作中发现,前来集训的学员一茬接一茬,除了参加教学活动外,他们平时与教员接触并不多。“教书育人,可不只是传授知识。”为此,陈双河一直在努力寻求改变。

有一次,陈双河在教导队队部值班,晚上巡查宿舍时,他发现洗衣机里放着几件洗好的迷彩服。“肯定又是学员忙忘了。”陈双河没有惊动大家,而是悄悄将衣服拿到外面,一一晾好。第二天,在岗哨的提示下,几名学员找到陈双河,表达感激之情。

正是通过这次“非工作接触”,陈双河与这几名学员熟络起来。闲谈中,他了解到,由于课程安排很满,可供学员自主支配的时间不多,一忙起来就把个人事务放在一边。比如洗衣服,经常是记得洗、忘了收。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从那以后,一有空闲,陈双河就到学员宿舍转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集训结束就各奔东西了,谁还记得你啊”“集训时间不长,把课讲好就行,管那么多干嘛”……个别军士教员对陈双河的做法并不认同。

“集训一阵子,育人一辈子,不能简单把集训当作例行公事。”陈双河有着更深的思考。集训队员以预提指挥军士为主,教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学员及其以后带兵产生影响。

战士学员彭庆波自尊心强、遇事喜欢自己扛,由于脚踝受伤,他跟不上集训节奏,一直闷闷不乐,不愿与其他人交流,让带教干部很是头疼。

此前,陈双河曾帮彭庆波收过一次衣服,就是这件小事让彭庆波对陈双河心生好感。两人一来二去,成为了好朋友,彭庆波渐渐对他敞开心扉。经过陈双河的开导帮带,彭庆波重新振作起来,最终迎头赶上。

在集训队,类似的事还有不少。学员们遇到难懂的课目,陈双河加班加点制作示范视频帮大家学习理解;为改进教学方法,他设置“意见箱”,鼓励学员建言献策;如果赶上学员过生日,他就委托炊事班做一碗长寿面……

一副“热心肠”,形成“大磁场”。在陈双河的带动下,很多军士教员纷纷行动起来。

一天午夜,教导队队长查铺查哨时发现,教员范君还在学习室加班做课件,原以为他在备战教学比武,走近一看并非如此。

“最近有好几个学员反映不会做课件,我想制作一个教程给他们补补课。”范君告诉队长,现在,只要是对学员成长进步有用的事,教员们都会尽力去做。

前不久,王赛杰集训结束回到连队,当上了副班长。刚一上任,他就给自己立下规矩:每天坚持写“兵情日记”。“陈教员对我影响很大,我要向他学习,做一名有温度、重感情的带兵人。”王赛杰说。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